美文网首页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量感”(一)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量感”(一)

作者: 迪心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24-08-15 21:19 被阅读0次

2022版新课标是这样描述的: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高博豪与教育学教授吴立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衎在《量感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这样描述量感的内涵:研究认为量感的内涵包括量的感性体验、量的测量判断、量的合理辨析、量的单位转换、量的计算应用六个部分。

2022版课标与2011版课标对比,小学的主要表现中只有量感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为什么要在主要表现中增加量感?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里,每一个具体内容都要通过与主要表现之间的关联,成为培育“三会”的载体。

【从量感中“量”字的读音出发,可以初步将这个问题厘清。

“量”字有两个读音,可以读二声也可以读第四声。如果读第四声,量是个名词,这个量感与 2011 版课标中的“数感”高度重合,因为“数量”本身已经在数感之内,这样的量感就没必要再新增了。

如果读第二声,量是个动词,虽然感觉上仍然与2011 版课标中的“空间观念”有交叉,但实际上没有。因为这时的“量”是一个真实的动作,被“量”的对象或者是一个平面图形,或者是一个真实物体,总之要动手操作才行。而空间观念中的关键词是“抽象”“想象”“描述”,除描述之外,其他都是思维活动,关注的焦点在于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或图形、物体的几何特征。而读第二声的“量”,与“关系”“特征”关系都不大。

所以,在2011 版课标的十个核心概念当中,看起来与量感比较接近的数感和空间观念,事实上与“量”(读第二声)都没有直接关系。2022 版课标中新增量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作为具体课程内容的测量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新增量感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

……

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内容之间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测量除作为一种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在量感的引导下,激发出长见识、悟道理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一个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在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中新增量感的一个原因,而且是更重要原因。】

感悟: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把测量作为一种知识技能去关注,没有把量感作为一个培育核心素养的载体去引导学生。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教师对于量感的内涵不能真正理解;其次就是在各方都要分数的压力下,我仅小小尝试让学生在动手中感悟,不敢花太多时间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急于要赶教学进度。

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和落实,我是在读书中摸着石头过河,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有的能够通过阅读来解决,有的是无解的,我也只能暂时搁置一边。

我希望新学期能有志同道合的同事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学习交流切磋,互相指导分享,共同提高自身能力,助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量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ne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