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暴雨倾盆。
翻出旧作。2013年1月15日。晴。
以下原文。
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终日终日的百无聊赖。
曾无数次想象着,什么时候,我可以在冬日的午后,左手拿书,右手捧咖啡。面对阳光,享受这静刻时光。
每一次,我都会在自己匆匆的脚步里,想象着什么时候,我可以慢慢地、慢慢地在我们愈来愈美丽的校园里散步。像每日来人文广场散步的那些中老年人。
此刻,我终于可以放缓步伐。
然而,却是要离开。原来有些东西的满足,是需要另一些东西来交换的。
仍喜欢读安妮的文字,喝速溶咖啡,听各种风格的音乐。偶尔也看看花田半亩,还有那些高中视为宝贝的杂志。
我想过安静的生活,也想过疯狂的生活。我想我骨子里就不是个安静的人。
获得独立的经济基础,便可以遁世。遁世需要做事。两者调和,才能获得人生的冠冕。这是一位喜马拉雅山的圣徒说的话。
有时候梦想着,以后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了,我就去旅游。去看看那些所谓的大好山河,那些所谓的好山好水。
想去西安,沿着古城墙,感受盛唐长安的繁华。看看这座七世纪仅次于埃及亚历山大的世界第二大城市。然后,去秦始皇陵兵马俑。
想去长城,所谓的“长城之美,尽在司马台”,不亲临,如何感受。
想去敦煌,去莫高窟看壁画,看早期佛教文化的反映,观壁上飞天。
想去布达拉宫,看教徒们如何一步一步去往红山,虔诚朝拜。
想去纳木错,亲眼目睹一次纯天然的蓝天白云。是湛蓝湛蓝的天,纯白纯白的云,还有清澈如镜的纳木错。
想去香格里拉,去这个世人寻觅已久的世外桃源。然后,去丽江古城感受纳西族的古老文化,看看真正的东巴文。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感叹着,有这么多追求,生活真美好。。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要讲感觉的。“感觉”两个字,在我们年少的时光里,竟不知不觉占了主流。
写字需要感觉,没有感觉无法快速地敲击键盘。
谈恋爱需要感觉,没有感觉两个人无法走到一起。
看书需要感觉,没有感觉的文字我们宁愿发呆。
甚至有时候,吃饭也需要感觉,没有感觉无法下咽。
……
原来生活,不过感觉二字。
如同理科生对文科生学的东西毫无好感,认为成天成天面对着一堆乏味的作品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而文科生亦对理科生成天成天待在实验室这件事不理解,认为文艺作品某些时候还可能会给人以慰藉,然而那一堆仪器实在是无趣。
其实,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每走一步,都会觉得自己成熟一点。然后回过头看以前的自己,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鄙视着自己那时怎么会那么幼稚。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幼稚与否,不过是自己的一种心境罢了。不冲动的青春,是无趣的。谁的青春里没有过幼稚的冲动。
一切已经过去的事的确都无可避免的打了封印,在背景里,暗下去。生命里始终有逼近的东西,并不可跨越。但随着年岁渐长,开始相信,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回忆。
然而生活是现实,现实是生活。结束一件事,就要开始另一件事。如此,才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