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区的火药味有点重呢。
作为一名好事之徒,在下也来参一脚吧。这里略微陈述几条个人对「优质讨(争)论」的几点粗浅理解,仅供诸君参考。
第一个建议:不预设立场或说服倾向,谨关注于答案自身的论证是否实现了逻辑自洽。
诚然,以理论预设展开推导,并构建完整的论证也是很常见的立论策略。这里的「不预设立场」想强调的是,不因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直觉相左,而展开未经论证的单纯的语言攻击。即「虚心」读取观点背后的论证,中立地评估其论证策略的有效程度(当然,这里是指彼此没有合法利益冲突的前提下)。
当自己无法构建完整论证时,至少有2个选择:
1.不了解的领域不妄议;
2.向作者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
第二个建议:以逻辑为武器,而非以情绪为武器。
第三个建议:讨论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优质信息,而非说服。
第四个建议:诸君不妨多关注一些哲学、逻辑专业背景的用户的评论区,观察诸位方家是如何切入对方逻辑漏洞,并发动有效反诘的;同时防守方又是如何引入新的辩护策略、澄清既有观点,从而补强既有论证的。
第五个建议:如果在讨论中发现对方观点更严谨而自洽,不妨输出必要的敬意。因为辩论的失败方获得了更多的优质信息和优化知识结构的概率,而获胜方并未获得更多,其实是失败方的良师益友(这是在下于简书用户「你看得见我」先生那里学到的)!
第六个建议:尊重彼此价值观的多元性、人格的独立,以及他者在法治框架下,基于自身的利益关切而输出观点的权利——这并不代表自身必须放弃既有的观点、价值观以及对利益的偏好。
「君子和而不同」,还有「高僧不忌高道」,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
所以,为大家提供优质的策略选项,也许比「道德倡议」更有效呢(^_^)
而且现在(中国)学校里几乎不教逻辑,更不要说形势逻辑了。
大家先从自己开始做起,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良好氛围的小团体了。
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讨论了一下为什么在日常讨论中人们讨论到后来会完全跑偏。。。
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就是网上两拨人一开始还在认真的讨论,可后来就变成了战队与意气之争,最后就完全情绪化了。
从理性的讨论到情绪化的互喷,往往只需要几句话的功夫。
第三条也非常难得。
就算没有变成互喷,也很容易变成为了说服而辩论,为争论引入输赢的考量,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大家还是要克制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