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喜欢孩子发火、也不喜欢孩子不听话、更不喜欢孩子不按自己的想法办事。也不想让孩子哭,不想让孩子悲伤,更不想看到孩子恐惧。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情绪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连哄带爱,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什么办法都往上用。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让孩子按父母的办。
看起来这没有什么错,父母想让孩子听话,乖巧,为人着想,和人友好相处;想让孩子顺顺利利,没有苦难,不走弯路;希望孩子开心,高兴。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这种阻止对孩子却有害无利。其实质是阻止孩子的正常需求,正常探索,正常成长,不让孩子的情绪流露出来。不相信孩子能走好自己的路。
一个好的目的,却伴着很多要求,指责,安排,教导等强势和权威。伴着很多的压力和大人的情绪。为了达成父母自己的目标,情急之下,恶语相向,棍棒齐上,暴力/冷暴力/隐性暴力交替。
慢慢发展下去,孩子就会出现各种状况,有可能是叛逆,什么话都听不进;也有可能是压抑,特别乖巧,什么都无所谓。
过度叛逆会拖延孩子成长的步伐,过度压抑会让孩子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两个方面都充满危险。
今天的大组会让我深深的意识到,那些在父母的高压或父母的情绪宣泄中,依然不断的顺从父母安排,保持沉默或乖巧的孩子最应该关注。
他们不出问题则好,一出问题就说明已经忍到极限,忍无可忍,就会需要发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应对梳理。很多厌学,焦虑,狂躁,抑郁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反对就反对而高兴!因为这样孩子至少不会压抑。要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容许它发泄出来。待情绪发泄完毕后再去分享引导。
当孩子的情绪被激发时,父母务必要冷静接纳。当父母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根本不会伤害到你。除非你自己愿意把事情搞大,一旦孩子发泄完毕就会完全安静下来。
同样,当孩子情绪激烈的时候,父母也不必一直耿耿于怀地纠结。遇事当冷静,事过身心轻。
大师说:处理孩子愤怒时最有效,也能够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包容、理解、爱与温暖的三句话:“对不起,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愤怒”;“对不起,我无心中伤害到了你”;“对不起”,我的本意不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