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哲思
从智人到神人——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神人——未来简史

作者: 冰海寒星0816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20:33 被阅读2316次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位年轻才俊,他是以色列人,执教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是畅销书《人类简史》的作者。在这部新著中,他依旧以其宏大的学术视野,广博的知识,清晰有力的论述了人类可能的发展前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寒星的思考方式被极大地颠覆了一把。本书一共包括十一章,分为四个部分。

    在第一章人类的新议题里,作者以令人信服地数字证据指出,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类的进步。过去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饥饿,战争和疾病已经不再是人类最主要的问题。而人类的新议题,则是战胜死亡,永久幸福,人成为神。而这一切,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随着生物技术与医疗的进步,战胜死亡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治愈,横扫欧洲的黑死病与天花已经绝迹,坏死的器官得到替换,人类的平均寿命比起五百年前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看来,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以至于永葆青春随着科技发展也已经是意料中事。但问题是,如果那个时刻来到的话,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知道在某种技术普及之前,通常是在权力和财富居于优势地位的人率先享用技术带来的好处,那么面对永恒的生命这一诱惑,人们将展开如何激烈争夺?

    而追求永久幸福这一点上,通过生物化学,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神经进行打造,从而让自己处于永久的幸福体验之中。

    当生命可以无限延长,幸福可以永驻心头的时候,人类成神的日子就来到了。当然,作者在这里澄清,人类成为神是一个整体意义,而不是单个人会成为神。如果有人对凡人成神还心存疑虑的话,那么想想古代的神话吧,那些神所拥有的能力,现代科技有时候甚至做的更好。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生着改变,有些人对此持积极态度,有些人则充满恐慌。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无法踩下刹车,一方面,我们不知道如何刹车,而另一方面,刹车后带来的,可能是严重的灾难。

    好在,作者安慰那些对未来充满恐慌的人说:书中描述的只是一种预测;追求也不一定能实现,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了预测,就有可能根据预测来思考对策,从而避免预测结果的发生。他希望所有人都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使人类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

    本书的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包括了两章的内容,第一章人类世中,作者认为,和其它动物相比,人类早已化身为神,在地球上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作者以一系列数据让我们看到,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已经灭绝和征服了其它的大型动物,主宰了世界。相比之下,现存的大型野生动物已不足被人类驯养的大型动物吨位的七分之一。

    在人类驯服自然之前,一切都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正常发展,当人类开始崛起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在这里,作者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算法。所谓的算法,指的是在面对某个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步骤。生物算法是生物在成千上万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应对自然繁衍生存的内在机制。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遵循一套以繁衍为目的的生物算法,所以,生物的情感和欲望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狩猎时代时期的智人,把自己和万物看作是平等的,他们不认为自己凌驾于整个自然界之上,相反,那时的人类认为,人类的存活,需要自然界中其它生命的恩赐,从这个角度出发,狩猎时代的人普遍相信,他们的生存有赖于对周围环境与生物的理解和尊重。这一时期,占据人类社会主要地位的思想就是万物有灵的泛灵论。

    而到了农业社会,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种植业的发展使得食品的供应相对稳定,定居也成为可能,因此,能够控制多少可以圈养的动物对农业时代的智人影响极为重要。而且,这一时期的人从农耕中得到启发,开始有意识地驯化圈养动物,以便获取稳定的肉食来源,这样一来,人们开始把那些有情感需求,值得尊重的动物视作自己的财产,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驯养动物,完全不考虑动物自身的算法。当然,考虑到奴隶社会对奴隶的买卖殉葬,北美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我们可以说,那一时期的人们,也会把不同等级的人视作资产。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的有神论,则为人类主宰世界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与此前的泛灵论不同,这一时期大多数的有神论都认为,神所创造的人类在自然界中处于占主导地位,拥有对其他生物的支配权,狩猎时代的人神自然三者共存的局面演变成神人两级,神赋予人支配大地的权利,从而获得人类的供享,自然的权利被完全剥夺了。

    启蒙运动之后,神也被赶出了宇宙,从此,人文主义成为人类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认为,人具有动物所不具备的某种独特的神圣人性,这就成为 人主宰世界的借口,从此开展了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工业化运动。这一时期,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地对自然进行改造。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对人与动物的关系产生了兴趣。也许是因为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让人类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强大的物种,人类开始思考,除了比动物更聪明,更强大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特殊之处?而这些思考,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看到。

    上回书说到:智人总是喜欢宣称,自己比其它自然界的动物有着天然的优越性。那么这种优越性来自何处呢?同为有生命的动物,除了比动物更聪明,更强大之外,人类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神论者普遍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当我们的生命到了尽头的时候,身体虽然会像动物一样腐朽,但我们的灵魂将永存。这是我们凌驾于动物之上的根本原因。对此,进化论提出了有力的质疑:如果灵魂是进化出来的,那么它就不可能是不可分割的、永恒的实体。因为我们知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一点点分裂进化而来的。有人认为,灵魂是突然在人类身上出现的,那么进化论者则问道,灵魂是在哪个时间点出现的呢?到目前为止吗,我们似乎也找不到这样一个时间点。

    另一种认为人比动物高级的理论在于:人有心灵。通过心灵,我们可以感受到愤怒,恐惧等主观体验,这似乎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但是,一系列的实验让我们发现,动物同样具有种种愤怒、恐惧的主观体验。而且,这一系列的主观感受,是否就是生物算法?毕竟,如果一切都在我们的神经元网络中的话,那么何必把心灵独立出来?如果心灵高于我们的神经网络,那它究竟在哪里?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发现一个独立于神经网络之外的心灵存在。

    在排除了这两个人类自以为是的回答之后,作者指出,我们之所以比动物更加强大,并不是和其它动物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而是我们在具备大规模合作的能力。在历史上,大规模的合作极为重要,罗马之所以能够征服希腊,并不是因为罗马的文化更加昌明或者罗马人比希腊人更加进化,而是罗马人能够提供更有效的组织形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向来都是有秩序的精英阶层统治无序的大众,尽管后者人数更为众多。那么,我们人类是凭什么能够提供比大猩猩或者蜜蜂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呢?

    答案在这里,人类能够编织出一张意义之网。尽管这张网事实上并不存在,但处于这张网之中的人会对其意义深信不疑。动物只能想象实际存在的东西,比如老虎可能会想到草丛中的兔子,但它们绝对不会想象出一个三只眼两个脑袋的虎神。而人类却做到了这一点,人类能够想象出诸如神明这样的不存在的事物,而在神的意义之下,人们更好地通力合作,从而创造出个体完全无法完成的巨大工程。早期的信仰促进了部落内部的合作,一神论则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的范围,再后来,国家又承担起这个虚构实体的责任,把人民聚合在一起,继续创造着人类的辉煌篇章,当然,借国家之名,多少罪恶也在进行。想想金字塔、万里长城、宗教战争、冷战吧。千百年来,人通过虚构的故事组织大规模协作,这就是人类的力量被近乎无穷地放大,从而战胜其它生命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

    那么,能够编织意义之网的智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为世界赋予了哪些意义的,且听下回分解。

    说书人:故事的力量。

    上回书说到,动物都活在客观实体和主观体验两重现实中,智人的世界有第三重现实,各种关于金钱、神、国家和公司的故事。

    早在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人类开始谈存在于人类想象之中的事情,后来,随着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编织出许多虚构的故事,当然,这一时期的故事只局限于部落之中,但这已经能促成几百几千乃至上万人的合作。到大约五千年前人发明了文字和金钱,文字使人们把想象中的故事从头脑中延伸到莎草纸与石板上,从而极大扩展了故事的传播范围,而货币则成为一种便于携带的流通工具,这两者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智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使幅员辽阔的国家产生成为可能。

    具体说来,文字能让人以算法的方式组织社会,每个人完成一个小步骤,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这正是官僚体系的本质。想象一下吧,当你去医院的时候,首先会拿到一张表格,你的任务是如实把你的情况填在表格中,然后会有人收走表格,再有人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为你开处方,然后有人根据处方给你相应的药剂或者给你进行注射。每个人只是这个医疗算法中的一个环节,只完成其中的一步,至于整个过程,则严格按照算法来进行。货币也是如此,国家发行一张纸,强迫公民用这张纸进行购物以及纳税,公民别无选择,看起来,成千上万的人拿着一张张纸换来换去,但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得以运行,市场得以发展,人们确确实实获得生活上的必需品。一旦这个关于纸币的故事不再被人相信,那么带来的后果将是一场噩梦。想象一下一个崩溃的政权吧,失去法律保障的纸币会在瞬间变为废纸。

    作者提到了一段历史,二战时期,大量的犹太人为来躲避纳粹的迫害,迫切希望拿到通向葡萄牙的护照,而当时的葡萄牙领事索萨·门德斯无视政府不接受难民的指示,为上千犹太人颁发了护照。尽管门德斯随后旋即被解职,但门德斯的继任者虽然解除了他的职务,但对已经盖章的护照的法律效力却表示尊重,尽管这是他违背政府指令颁发的,但这些签证却依旧发挥了效力,使上千犹太人逃过了灾难。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文件的重要性,尽管它只是一张纸,但它却的的确确有着巨大的力量。

    尽管出于虚构,但故事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部落祭司讲述的神话,到虔诚的信徒耳熟能详的圣徒故事,再到国家、公司的构建,故事推动着智人在地球上的发展。但作者提醒我们,故事本应该只是工具,不应该是目标,我们应该区分真实和虚构,真实的地位当然高于虚构。如何判断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呢?他告诉我们一个判别的方法:虚构的实体是不会感到痛苦的。比如欧元可以贬值,但它没有痛苦。一个政权可能垮台,但政权本身不可能有痛苦,只有从中捞到好处的人会感到痛苦。而很多时候,都是那些从故事中捞到好处的人,拼命使我们相信,有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值得为之奋斗的实体存在。当然,故事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很多时候也会带来灾难。作者认为,随着文明的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强大的虚构概念与更极权的组织,到那个时候,区分真实和虚构就尤为重要。毕竟,虚构的故事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代价是故事也会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

    一对冤家——科学与宗教。

    作者在这一章中指出,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宗教不等于迷信,因为人们通常认为自己相信的一定是真理,只有别人相信的才会是迷信。此外,宗教也不是超自然,因为对于那些相信恶魔、神灵、精灵的人来说,这就是自然。如果我们去和一些还过着采摘生活的部落交流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发自内心的认为,精灵存在于山川湖泊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以认为这是超自然呢?

    宗教,也不是一个是否信神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宗教是为了巩固世俗秩序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不等同于灵性,因为宗教的目的在于是社会具有规范,每个人各司其职。从古代神话故事,到今天的道德寓言,无不力图让每个个体在社会需求的轨道上行进。而与之相反,灵性则是追寻个人的成长,要逃离秩序。所以灵性之旅只适合个人探索,但不适合社会,如果社会每个人都在进行自我的灵性之旅,那么这个社会势必陷入一片混乱。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的几次灭佛运动,也都是因为当时的佛教所要求的僧人修行与社会需要个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相冲突的结果。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进行协作,这就必然不能只去思考问题而没有一个规范。宗教在漫长的岁月利发展出一套无所不包的故事,从神话开始,一直到后来到教义、主义等,无不能够为当时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一般人的合法性。因此,作者强调,宗教的定义应该在于社会功能,而非是否有神。基督教,自由主义,进化论等等,都可视为一种宗教。

    当科学想要打造可行的人类制度时,必然需要宗教的协助,原因在于,科学只研究事实,但并不给出伦理判断。而很显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离开伦理判断,想想核武器的力量吧。而与科学不同,宗教却并非只管伦理判断这一个维度,它总是包含事实声明。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在现代科学体系并未建立之前,人类也那么过,而纯科技主义带来的灾难,我们已经在好莱坞影片上见得多利。一般来说,用于指导社会行为的宗教故事往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伦理判断。例如,人命是神圣的。第二、事实声明。例如,人命是从受孕的那一刻开始就产生了。第三、伦理和事实生命的结合,也就是给予社会具体的指示。例如,就算受孕才刚一天,你也不能堕胎。对于宗教的伦理判断,科学无法反驳,但对于宗教事实声明的部分科学则可以通过实证提出反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文学的进步对地心说毁灭性的打击。

    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科学和宗教是势不两立的,但其实宗教和科学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妥协合作。两者的追求少有矛盾冲突之处。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作者认为,现代历史其实就是是科学与特定的宗教(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而科学不是为了质疑,而是为了实现它的教条。

    与现代的契约

    前现代的人相信自己活在一个伟大的宇宙计划里,从神话时期开始,到基督教一统天下的西方,人们往往相信,自己是整体宇宙神圣意义中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基督教的时代,所有的信徒都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乃至自身存在的一切意义都来源于上帝,那时候,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神圣故事,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故事之中,凭借这个故事,赋予自己各种行为以意义。但是,故事所建立起的世界总有被打破的一天。从一开始,带有怀疑心的人,就在不停的追寻质问这个故事的真实与否,为了维护这个故事的权威,人们不得不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加真实一些,而有些时候,为了维护故事的权威性,就不得不对那些怀疑故事的人进行惩罚。想想布鲁诺、伽利略他们,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那个时候,挑战故事的真实性,需要有多大的勇气。但无论如何,随着怀疑故事的人越来越多,故事就出现了松动,慢慢的,它不再具有神圣性,并且不能再赋予人以意义了。1804年,拿破仑宣誓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为自己加冕,到这个时候,代表神圣故事的教会可以说是威信扫地。在此之前,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早已对教会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就这样,宗教,再也不能维持原有的样子,于是,它把意义恭手交给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从那时起,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而现代,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份契约,人与现代性签注的契约,这份契约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为了获取更加强大的力量,而放弃了对神圣意义的追求,不再把自己看作是神圣宇宙计划中的一个环节。我们知道,从神话时代开始,人与动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人从不放弃对意义的追寻,丧失了意义,人就会面临许多情感与心理的困惑,社会也会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但是,离开了神话与宗教所打造的意义之后,现代社会依旧还在发展,这是因为,一种带有革命性的新宗教,在这个时候兴起了,当然,它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宗教,历史上称其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最早兴起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逐渐波及欧洲,进入英国。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与传统的神圣叙事,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第一次成为了宇宙的中心。在此之前的人普遍相信自己是上帝或者神的产物,自己的一切都依附于神明或者上帝的伟大宇宙计划。而到现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崛起,大写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人从自身中寻找到了意义。从那时起,人代替神和上帝,成为了宇宙万物的尺度与标准。

    在书中,作者概括出了人文主义的五个教条:一、人文主义政治,人文主义普遍相信,人能够对自己负责,每个个体都有权利,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因此,政治上,人文主义者提倡民主选举。二、人文主义经济,在经济上,在商品选择中,付钱的一方——顾客永远是对的,人文主义不需要某个权威对顾客的喜好进行规定,顾客就是上帝。三、人文主义美学,人文主义的美学原则,也是以人作为最高准则,观赏者的标准,就是它的最高标准。所以,现代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这在古典艺术时代,中世纪艺术中,完全不能称为美的事物一样可以作为艺术品呈现,原因就在于,看的人只要能从中察觉到美,那么它就是美的,艺术品,只对欣赏者本人存在意义。四、人文主义伦理,人的行为,不需要对宗教,对上帝负责,只对自己负责,感觉对了,就可以去做。五、人文主义教育,为自己着想,把自己教育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作为上帝、宗教、社会的一颗螺丝钉。

    然而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也出现了分裂。作者在此概括出三种主要的分支。最早的古典正统教派,通常被称为自由主义,其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他们的体验不能为其他人的体验所取代,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这种正统思想的第一个分支,通常被称为社会人文主义,提倡个人的自由主义,由于过分注重自己的感受,容易忽视他人的体验,导致社会存在许多混乱,因此,社会人文主义应运而生,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存在应当以集体存在为前提,个人的价值体现于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当中,离开了社会与集体,个人是毫无价值的。于社会人文主义相反,自由主义的另一个分支是进化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各种体验和感受存在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面对这种冲突的时候,进化人文主义相信强者为王,经过冲突,能够保留下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思想,而弱者则不可避免地被淘汰掉。这一思想的极端曾导致了法西斯主义。

    在21世纪,主导世界的主要是自由主义的思想,人权、民主,市场自由是自由主义所秉承的信念与理想。但是,这一时期的科学,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上一章中曾经提到,宗教负责的是伦理判断,对此,科学无从置喙。但当涉及到事实声明的时候呢?科学就有了用武之地。自由主义相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而人具有自由意志正是自由主义得以立足的根本。自启蒙运动以来,这一事实看上去是无可辩驳的。但到了今天,科学对这个所谓的事实提出了挑战。自由主义,相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虽然每个人会受到外部力量和随机事件的影响,但是,不可改变的,正是因为每个人拥有自由的意志,还让整个宇宙充满了意义,然而,这种信仰,受到了科学发展的极大冲击。如今在实验室里,科学足以证明,自由意志是一种不存在的事实。生物科学率先证明,只要对脑进行某种刺激,就可以操纵甚至控制人的某种欲望。而且,只有通过脑部扫描设备扫描某人大脑,就可以通过扫描到的数据,在他自己有所感觉之前,预测他下一步的行动。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但是,我们知道,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中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那么哪个想法才是真正的自我的想法呢,事实上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到的外界影响,也无不影响着我们的选择。随着科学的深入研究与一系列实验证实,人们发现: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我们每时每刻的体验与感受,构成了体验自我,然而,体验自我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当人们把它讲述出来的时候,就受到叙事自我的控制,而叙事自我,并不忠实反映体验自我的感受。作者在这里以产妇为例,解释了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的分裂。分娩时孕妇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然而,当孩子出生之后,这种痛苦逐渐被看到孩子的喜悦所遮蔽,以至于在回忆中极大地弱化了当时痛苦的体验感。很多时候,自我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们的叙事自我,往往无视体验自我在生命过程中体验到的真实感受,而把和体验并不相同的故事讲述出来,并且把它当做真的,从而建构起我们的人生。童年的小伙伴在若干年后一起回忆往事时,会在回忆中出现明显的矛盾之处,这不一定是哪个人故意撒谎,很可能的情况就是,大家的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的关系各不相同。以上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谓的个人意志,并不是必然的存在。在过去的时代,由于科技并未广泛深入到个人意志的领域,所以这一问题只存在于实验室之中。但作者也提出,在将来的某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各种不允许个人自由,意志存在的工具设备,广泛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后,那么,自由主义所坚持的种种概念如民主,人权,自由市场等,还能否再存在下去?

    上回书说到,由于近来的科学发现,自由主义哲学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而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看的,这些科学发现对人类的实际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指出,在21世纪有三项科学上的发展,让自由主义的信念成为了明日黄花。第一个信念就是: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争是需要人来支撑的,所以,人数的多少,对战争的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打赢战争,就必须重视人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人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两个角度上来讲,经济和政治制度都必须承认、鼓舞人,使之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而到了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无人驾驶的战机,高超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任务,而且他们的高精度和高密度都是人,无法完成的,也就是说,在当前,要打赢一场战争,或者要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的力量已经不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几套计算机算法,足以成就这一切。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有多大价值。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工作只能越来越专业化,而这种专业化,让机器取代人成为可能,作者指出,在狩猎时代,一个优秀的猎人要想打到猎物,必须具备多种技能,而是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一般的机器所无法模仿的,而到了今天,随着人的智能的越来越专业化,机器反倒更有可能取代人并且做的比人更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电脑驾驶的汽车,会比人工驾驶汽车事故更少,电脑控制的导弹定位系统,也要比人工准确得多。在这个意义下,电脑不但可以胜任任何工作,甚至可以超过人类,因为它不会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有多数的人,失去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用的社会阶层。也就是说:从整体来看,人类还是有价值的,但从个体上来看,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价值。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算法能够比正常的人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人类也有可能越来越多地把自己的决定权出让给算法,吃什么?不再是由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而是交给一套计算机算法决定,这套算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检查,然后给予一个正确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它给出的菜谱会让你更加健康,从而多活那么一段时间。到那个时候,人类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从这个意义上讲,究竟是人控制电脑还是电脑控制人?已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算法在社会中的广泛运用,它不断地为自己积累财富和力量,逐渐成为像公司或者国家那样的实体,从而可以掌握人类,而那些无用的人类很有可能会被圈养和消灭。

    第三,随着机器的算法将人类挤出各个专业领域,那么财富和权力就有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少数精英阶层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一轮社会不公平将产生,有效的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到精英阶层手中,他们可能会比一般人拥有更强大的算法,更先进的技术,从而成为超人。特别是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最先享用各种先进的算法,从而使自己超越普通人。而且到那个时候,有可能部分精英阶层会认为,没有必要再为那些落后的愚昧的人浪费大量的资源,而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少数精英手上。也就是说,将来可能会出现在身体,情感和智力上都远超常人的超人类。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很可能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多数的,无用的,可以被机器取代的普通人,而另一部分都是,经过升级的,极少部分的超人类。而无论是算法还是超人掌握世界,自由主义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如果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能够将人类分为普通人和超人,又或者各种决定权都完全从人类手中转到具有高度智能的算法那里,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都会导致自由主义信念的崩溃,那么,在未来可见的范围内,会有什么样的宗教或者意识形态能够填补自由主义所留下的空缺呢?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的答案就是:新的科技宗教。这种新形式的宗教诞生于硅谷,它能够提供过往宗教的一切,奖励、快乐、和平、繁荣,甚至是永恒的生命。但与过往宗教不同的是,科技宗教可以让人在生前就获得地球科技的协助,而不是在死后才得到天堂的恩典。作者指出,这些新的科技宗教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人文主义,另一类是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相对比较保守,它仍然坚守许多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但它也认为,智人已经成为历史,科技应该创造出更优秀的人,具有更强大的身体和心理能力的神人。我们知道,发生在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改变了智人的心智,使人类成了地球的统治者。而新一轮形势下,由科技引导的第二次认知革命,则可能让人接触到全新的领域,从而成为整个星系,乃至整个宇宙的主人。作者指出,就像我们的肉眼和耳朵,不能看到或听到许多范围的光谱和声波一样,目前,我们对心智范围的了解也极为有限。事实上,许多前现代文化都曾认为有某种更高级的意识状态存在。但现代西方文化却不相信或者不太想了解这种状态。到了未来,在强大的药物、基因工程、电子系统的帮助下,人有可能打开通往我们至今尚未接触到的心智领域的通道,如同航海家发现新大陆一样,也许某天我们会发现心智中的未发现之地。在今天之前,对心智的探索更多集中于治疗精神疾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会越来越着重让健康的人升级。为了这个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某一天,科技能够控制人内心的声音,通过调整人的欲望,改变人的追求,使人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的选择。这也是科技人文主义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它认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人类又可以开发控能够控制和设计意志的科技。那么,这样一来,人类意志的神圣性何在呢?

    相比科技人文主义而言,数据主义更为激进,它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一切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事实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学者或者知识分子,这种数据主义都为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力量。随着科学的发展,当前的数据流动量,已经不是人的大脑所能处理的,所以,处理数据的工作呢通常交给了电子算法。我们知道,很多计算机拥有强大的运算功能,而这是人类望尘莫及的。这也导致了数据主义,对人类智能的怀疑,从而更加倾向于信任计算机算法。数据主义认为,从个体到集体,任何一种生命体或者组织体,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历史上不同制度之间的更替,乃至专制与民主的交替,都并不是因为某种制度更符合伦理或者道德或者上帝的偏爱,而是因为某个制度在当时,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处理。所以作者指出,传统的政治结构如果在未来不能够很好地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新的结构取而代之。谁来建立,并且控制这些结构,就决定了未来的历史舞台究竟由谁来主导,是人类还是其他候选者?由于数据主义把人类的各种内心体验都当作一种数据模式来对待,这就对人类的存在价值产生了巨大冲击,因为数据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情感,都是可以用先进的生物算法进行计算并进行预测甚至加以调整和改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最终将成为万物联结网中的一个芯片,一颗螺丝钉,而非独立的,有自己情感和意志的个体。当作者进行了以下的展望之后,他再次强调:预测未来,并不是为了确定未来走向何处,而是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去应对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智人到神人——未来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e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