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赢主题征文,全网首发,文责自负。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汾阳王---郭子仪。
老郭是妥妥的官二代,祖父、父亲为官期间,廉洁奉公,美名远扬。郭子仪从小就受到熏陶,熟读兵书,练习武功,立志长大后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于是参加科举,一举考中,成为武状元。诗仙李白见他相貌非凡,认定此人将来一定会大有造化。看来李白不仅诗歌出色,看人也是一看一个准。
历史上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郭子仪便是平定者之一。
安禄山当年气势汹汹,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当他打至常山之时,遇到了战功赫赫的郭子仪。老郭从不轻敌,他先选出五百骑兵出来试试水。两军交手,老郭立即发现,敌军军纪不严,且因连日征战,转战,士兵疲惫不堪。于是,郭子仪立即调兵遣将,突然出击,在沙河击破敌军先头部队。随后前往常阳驻守。
安禄山立即添加兵力增援。众将忧心忡忡。郭子仪却非常乐观,他言:“敌人仗着增加了兵力,必定在心里轻视我们,轻视我们,定会有所疏漏,一击必中。”果然,唐军与叛军交战中,不久便溃不成军。郭子仪杀敌勇猛异常,将士们颇受鼓舞,殊死战斗,击破敌军,斩首两千级,俘虏上千人,俘获马匹无数。这还不算,郭子仪白天征战,晚上趁其不备,悄悄潜入敌营,捣毁敌方堡垒,烧其草料。安禄山军队不得休息,士气衰弱。失败已成定局。其他各路军队也纷纷告捷。正当郭子仪欲乘胜追击之际,天子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下诏军队班师。于是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军队五万赶赴朔方。轰轰烈烈的安史之乱被平叛,轻轻松松。
大家都觉得,老郭此次,战功累累,必会封侯拜相。却不料,有佞臣进献谗言,说他居功自傲,皇帝一怒,贬了。老郭乐呵呵地返回故居,种田,养鱼,不亦乐乎。并与百姓打成一片,毫无架子。老百姓可以随意出入他家,摘菜拿果,其乐融融。有很多同僚为其不平,老郭却不以为意,每日呼朋引伴,自得其乐。后来外戚侵入,军队急需人才出外带兵打仗,思来想去,没办法只能启用郭子仪。本以为这老哥至少会提点儿条件,傲娇一下,怎么着也不会顺顺当当地返回朝廷。岂料郭子仪二话没说,当天就与使臣返回京都,并立即召集将领商议对策,准备不日出战。
即便是那些曾经极力反对过他的大臣们,也不得不在心里暗赞,此君实乃真英雄,真好汉。
郭子仪为人随和,鱼朝恩在其抵御吐蕃时,指使人挖其父坟墓,大臣都担心老郭回来会造反。不想,郭得知此事,竟言:想我征战无数,必挖坟数千,此,乃上天罚我,非他人之故也。此事遂轻轻揭过。后来,又是这个奸臣鱼朝恩,以宴请为名,要行行刺之实。有人事先通知了郭子仪,老郭却依然只带了几个家仆前往,毫不在意,毫不设防。鱼朝恩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因为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这就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不仅如此,郭子仪为人心胸极为开阔。他与李光弼都是当朝名将,但俩人政见不同,即使同桌而食,也是吹胡子瞪眼。后来老郭升职,一下子变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汗颜至极,找到老郭,说自己可以任其杀剐,但求能留下妻儿性命。郭子仪闻听,大步下堂,一把搂住老李肩膀,流泪说,“国逢乱世,吾等自当同心耳。若无子,吾必不能成。”于是,共同扶持,大败赵魏等国。
神武孝文皇帝李适,曾这样评价郭子仪:
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若神。昔天宝多难,羯胡作祸,咸秦失险,河洛为戎。公能扶翼肃宗,载造区夏。于国有患,劳其戡定;于边有寇,藉其驱除。安社稷必在于绛侯,定羌戎无逾于充国。
我觉得,一个词最能诠释郭子仪这显赫的一生,那便是,大赢若绌。满门俱将相,百世仰勋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