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掌握“共情公式”,与高三孩子一起行走

掌握“共情公式”,与高三孩子一起行走

作者: 大宝妈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10:45 被阅读0次

    2020年伊始,各位高三家长更进一步的感受到即将到来高考的咣咣脚步声,都打算1月份过完春节赶紧开学做最后4个月的冲刺。谁知疫情铺天盖地的袭来,小区封闭、学校放假时间延续。

    瞬时间,窗外街道冷清寂静无人,屋内全家人史无前例的N天24小时的共处,天天看着本该坐在教室奋笔疾书的孩子在家闲坐的心情,相信每位高三家长都有不说自明的体会。在此说明:自律的孩子也有,但绝不是大多数。

    随着全国疫情的蔓延,学校及时推出了网课教程,孩子终于可以开始有规律的学习了。网课就离不开手机或电脑,家长不可能从始至终看在旁边,网上有网友说让孩子抱着手机上网课等于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大人抱着手机都不能全身心做事情,谁能保证孩子不被偶尔的短信、qq、微信等杂乱提示信息干扰,所以在家学习的效率与在学校的学习效率天壤之别,家长的担心是不言而喻的。

    毕竟是高三的学生,无论疫情如何,大学总是要考的,高考总是要参加的,孩子心里有压力,家长又何尝不是。

    一家人24小时朝夕相处,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网课效果差、想说说孩子又怕孩子烦躁,我接触的大多数家长在家期间都是看着孩子眉高眼低行事,最终没有处理好情绪问题最终剑拔弩张与孩子形成水火之势。

    前阵子终于复工,孩子爸爸可以出去上班了,但是老父亲还是心系高考生,一回家就像个暗探在孩子书房门口探头探脑。经过几天的观察觉得孩子没有认真学习,想与孩子“谈谈”,但谈着谈着就“怒从心头起”,青春期的孩子岂是轻易服输的,最终爷俩大吵一架,吵完气呼呼的各回各屋。作为一位老母亲,因为有网上那些孩子与家长争执后冲动跳楼的案例,暗暗坐在客厅斜角观察卧室孩子的动静,如有异常,随时准备冲上前。

    孩子默默在床边垂头坐着,紧紧握着拳头,好像憋了全身的力气。每次爷俩争执都作为润滑剂的老母亲的我还是打算进去安抚一下。经过交流,1米8几的大男孩留下眼泪,说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的网课并没有松懈,只是每次爸爸下班到家都是快吃饭的时间了,正好网课中午和傍晚有一个多小时的课间休息时间,所以爸爸看到的时候他确实不是正常上网课学习的状态。说到学习,孩子泪眼涟涟的说自己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已经头晕脑胀了,加上自己在这种状况下参加高考确实心里没底,所以确实心里每天有点焦虑烦躁,这时候爸爸的一点指责就成了导火索,让自己心里的烦躁情绪一下爆发了出来,所以才和爸爸吵了起来。

    我听了孩子的诉说,首先告诉孩子妈妈很理解他的心情,心平气和的告诉了孩子爸爸妈妈的希望,也表达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其实内心还是半信半疑啊),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想考好的想法表示赞同和肯定,孩子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看到孩子拳头慢慢松开,我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告诉孩子想自己坐会就再坐会去上网课也不要紧,说完就留下孩子离开了他的卧室。

    他爸第二天也和孩子言和,各自诉说了心中的委屈和抱怨,看似关系恢复了。

    不知道我和爸爸的表现对孩子内心有没有什么触动,后来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上课、吃饭、休息。在最近一次质检考试中,孩子的成绩较上一次质检总分提高了33分,虽然离211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大距离,但确实是在进步的路上前进呢,他自己很高兴,说是按照他的方法还是可行的,等于向爸妈证明了自己学习方法的正确性。

    目前孩子每天在家的情绪算是比较稳定,通过私下和老师的沟通,知道孩子网课作业和考试的完成状态都还不错,虽然成绩并没有什么突飞猛进,但是并没有出现我原先担心的大幅度下降。

    其实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自律能力并不是很高,但是本人总是认为高考确实是人生过程中一项很有意义的挑战,但不是终极目标,并不赞同什么一考定终生的说法。如果孩子在高考过程中能够获得自我肯定和信心提升的体验,才是最大的收获。

    转眼疫情得到控制,收到通知快开学了,孩子很高兴也有点小兴奋,毕竟可以又和小伙伴们见面了。作为家长喜忧参半,喜的是开学后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效率肯定能得到提升,忧的是担心是不是会增加传染的几率。但是学校既然有把握开学,相信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

    现在回想疫情期间全程伴学的体会:高三孩子的情绪波动是避免不了的,在孩子情绪起伏的时候,父母最该做什么,我觉得并不是一味的压制孩子的愤怒,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安静,而是应该及时观察和梳理处理孩子的情绪。

    这时和孩子的及时对话我觉得很重要,而共情的语言是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觉察处理情绪的重要方式。其实道理都知道,但很多家长每当情况一发生,一股火气冲上头,口不择言,往往会导致亲子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爸爸妈妈知道你现在的感觉+感觉词汇(难过、伤心、愤怒等等)+因为(孩子情绪的导火索)+要是(孩子的愿望或父母的愿望)就好了”。这个公式是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提出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很有效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所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面对高考、面对他们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挑战,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体验“共情”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握“共情公式”,与高三孩子一起行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yt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