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为何物?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秦国。在地质学家眼里,秦西锤于诸侯国、多险地,常年锁于函谷关内,何以逐鹿中原?在儒士眼中,秦是中华文明的祸乱之源,是蛮夷不开化的游牧部落,与文明二字无缘无分。孔子西游讲学十四年唯独不到秦国,其原因岂有他哉?在墨家眼中,秦国是暴政苛政家的代表,苛政必亡、暴政必杀,是他们对秦国的唯一态度;在兵家眼里,秦人好战,全民皆兵,杀敌必斩首,长平杀降,灭周王室,大道不昭昭,王德不尧尧,称之虎狼之师毫不为过。
由于作为统一帝国的时间极为短暂,她只有十五年的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再加上后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的贬损,秦国几乎淹没在“苛政暴政”的历史潮流中,这种荒诞的史观+某某荒诞的史作,形成了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因为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对民众的文化浸透作用要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史料,所以对于秦国历史的肆意涂抹,强加装扮,在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
“秦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那就是我眼中的秦国,那就是真实的秦国。我的目的性极强:为中国原生文明正源。
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秦国兴亡沉浮五百年,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变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大转型的时代。其中包括着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集权制封建制国体转型,那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的剧变,就是秦帝国生亡兴存的历史过程。
在精读冀教版历史教科书时,只知道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只知道嬴政远交近攻扫六合,统一六国。后者便是焚书坑儒,暴政苛政。从来没人提及古建筑第一大奇迹万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商君之法对于战国之法的推进以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还有,那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
当我们在西方原生文明面前底气不足时,我们淡忘了大秦帝国创造的原生文明。
与中国春秋时期大体对应的是古希腊文明,温柔而娇嫩,虽然开放的多姿多彩,却缺乏一种强悍的生命张力和坚韧的抵抗力。所以在罗马军团的剑盾方阵面前倏忽崩塌,这是一个文胜于质的民族必然悲剧。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是天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缺乏渊源丰厚的原生文明,所以一分为二后,在岁月中无声无息的灰飞烟灭,成过眼云烟。这是一个质胜于文的民族文化的必然悲剧。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中国人创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土地上绵延不断到今天!这不是“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所能够相比的。相比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成吉思汗帝国等等,唯有中华民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写方块字,讲单音节的民族,建立的国家,中规中矩以他所创造的原生文明为共同根基!
各位看官,我一直从艺术角度来欣赏历史,《大秦帝国》就是代表,包含小说成文,但是所写各个事件均有历史依据。有很多人一提到历史小说就认为是凭空捏造剧情,玩弄历史虚无主义。也大有人对《大秦帝国》指指点点,不符合史记中的这这那那,甚至否定孙皓晖老先生对于历史的尊重精神,对于这种,我只想黑着脸说 单是孙老先生隐居海南16年创作大秦的过程就是他对历史对秦史神圣的崇拜和为中国原生文明正源的信念所支撑的,六部十二卷501万字的《大秦帝国》字里行间显示着他对历史的尊重岂是你我能够抹杀的吗?聒噪何来?
我觉得历史从来不用分个你正我野,我们不是史学家去还原历史,也不要去百家争鸣,我们生活在百花齐放的文学艺术时代,从文学艺术角度来说,展现历史人物和故事情结,展现那些令人唏嘘的历史血肉,才能发现一座又一座的历史矿床,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等的饱满,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读曹昇公子《流血的仕途》被其幽默诙谐的笔风挑起兴趣,对秦史也有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摄取态度,但是再读的时候觉得多了些表演色彩和卖弄心理,直到《大秦帝国》,给了我惊艳一遇,嘴里时不时地低估着那句秦人老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至今读完一半,总想唠叨点东西出来,并且唠叨个明白。再不写点东西出来怕是要忘啦! 历史是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是多姿态呈现的,任一本书(包括教科书哈)都会给我们带来充电,对于历史我们不应该每每谈到哪个人物时,就要搬出《史记》、《二十四史》等权威,去争个你错我对,因为每个历史人物都饱受争议。我们需要客观辩证的去看待历史,看见自己眼中的历史,并且坚信,那就是真实的历史。当孙皓晖先生在被问到商鞅这个角色的历史记载(反叛兵变失败被车裂)存在美化时,他回答说:“我认为那就是真实的商鞅”这简单的一句并不是变白为黑倒上为下的说辞,其中有两点足以支持:如果商鞅是兵变失败而被处以极刑,那之后的范雎被载入史记的对商鞅的评价“极心无二虑,尽公不尽私”除了自讨没趣,岂有他哉?此其一也;司马老先生在他的书中,对于商鞅,吴起类,与国政共存亡,人亡政不息的评价很差,他很是反对;反而是对李悝,范雎等,君王更替后全身而退以为是纵横大道。此其二也。
在战国这个大争之世,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可是却被埋没冲刷了太多锋芒,赵括纸上谈兵不假,可他在上党险地被秦军断粮围困47天,坚持了整整47天,秦国不敢攻城,熟读兵书的赵括用出战国不曾出现的阵法,车城圆阵 如果他的对手不是白起,赵括必成旷古奇将,大秦克星。可我们今天知道的只有寥寥几字——赵括纸上谈兵。何其大谬也!何其不公也! 行与子还兮,我士骄也。
不仅仅是赵括,像这种历史的悲剧,更有王括,李括……
碧水长天兮,昭昭日月不同弦;知向谁边兮,点点渔火不同眠。大家以心正史,则会有犹如亲历之感。
(没了没了没啦,说不出话来啦!冠冕堂皇的为中国原生文明正源,其实就是写写读后感然后回忆一下前几部,因为简直是太好看嘞!些许句子是篡改了大秦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再加上鄙人胡诌,也算是自己的东西了哈!唉主要是墨水太少加上笔力不济,但只好勉强上阵了!写成这德行了还是在甩锅甩锅真是活在梦里啊,也是用心良苦哈哈!)
网友评论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