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濮公山

作者: 禾叶兄弟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7:27 被阅读0次

    在息县,没有人不知道濮公山。在信阳,没有人不知道大别山。跨越鄂豫皖的大别山脉连绵不绝,气势如虹,滋养三省人民。从空中观看大别山,隆起的山脉像雄踞的巨人群体耸立在中原大地。间或,撒出一两枚珠子,便成为一座山。对于息县来说,濮公山像是大别山撒落在此的明珠,带着灵气充满眷顾。

    信阳是河南省最南端的一个地级市,下属7县两区。作为信阳七分之一的息县南望光山潢川,东有淮滨固始,北接新蔡正阳,往西途径罗山可达信阳市。单从地图上来看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东北部。在中国2800多个县级地方中,息县是祖国众多儿女中的一员,依偎在信阳一方水土中。

    濮公山位于大别山最北端,属于大别山余脉。曾经存在的濮公山和息县县城隔水相望,山在南,城在北。一衣带水的淮河缓缓从此流过。从地域上来看,从河南北端开封(宋朝称汴梁,都城)骑马向南,一路平原,旷野无垠。农田里多半是麦田,尽荠麦青青,十里百里看不完。无怪乎,当看惯了平原景色的人走到此忽然看见一座宏伟隆起的身影耸立在前,顿觉山势威猛高大。

    其实历史上的濮公山海拔只有一百多米。但因周围无参照物,因此在旷野中显得高大突兀。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水一路奔流至此,流经濮公山脚下顺势依山而绕,形成一波三折的景象。就这样形成了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日出日落,水面上的水汽和山中的水雾形成光耀。好大一座山,时人声称。阳光照耀山上,金光灿灿,光耀无边,就叫它浮光山吧。是的,濮公山原名就叫浮光山。

    一山多孤峰,群山有照应。相距不远还有草帽山,青龙山,虽然山势不高,但三山相互呼应,形成起伏绵延之势。山不孤,有水,峰不单,有伴。如此,浮光山也不算得孤独,在豫南一角伫立多年。

    息县的土是肥沃的,何以见得?去看看濮公山吧,爬满藤茎的古树可参天,长满松针的羽翼能抚云。公元1080年的冬天,这里来了一个人,他一路从京城汴京走到此地。一路冰雪交加,一路走来何其匆匆。“雪拥蓝关马不前”看惯的风景看惯的嘴脸,此人一路感慨万千。但就在这里车停了。一个他不熟悉的地方,不少人在路边等候。他们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也不管他此时是否被贬,他们只知道他是大文豪是个好人。在这里,息县人给了他热情的拥抱。温暖的灯光诚挚的笑脸让寒冬变得像春天一样温暖。一杯采自信阳的毛尖茶氤氲缭绕,送到他手中,“好茶!淮南茶,信阳毛尖!”

    暖热的心燃起的希望,整装待发的旅程,春天的信息在雪中酝酿。些许功名尘与土,何曾挂记于心底。即便是寒冬雪纷飞,这位44岁的先生止不住燃起的希望和热情,在息县当地人的陪同下,攀登上濮公山顶。八百里一路兼程,八百里一望无垠,唯有这里,与众不同。尽管他一生纵横一生波澜壮阔,一生看过多少名山大河。在豫南平原上看到这座百米高的小山,默默无言,郁郁苍苍守护一方水土多年。多少迷茫多少过往,像山间松涛掠过,不曾细说,不会细说。看着脚下的岩石和远处红日,这位先生不禁动情,是啊,他有多少无法言说的感慨。

    “拿笔来!”随从早已候在一旁,“东南第一峰”啪,行云流水一蹴而成。只可惜,随岁月流逝,这块碑石后来杳无踪迹。但在息县人心中,它就像濮公山的一部分,从未消失,一直都在。

    见《河南通志》:濮公山存苏东坡遗墨,所谓东南第一峰也。

    其实,比苏东坡还早一些时候,王安石也曾到过这里,并且攀登过濮公山。一方山水一方天地,日出东方,霞涌斜阳,天水一色,渔舟唱晚。陡然间,仿若有佛光闪现其间,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山顶石头,映照日光,加之山间水汽浸润,给人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镜像。这情景亦真亦幻,加之流传于民间的道士升仙之说,这难得一遇的奇观让王安石也写下了“太阳碑”的字迹。试想,苏东坡当年登上峰顶定看到王安石的字迹时,该是何等地感悟。两人曾庙堂相遇,高谈阔论,雄才武略不相上下。也正是因乌台案中苏东坡与王安石意见不同被贬。路经此地,平凡山野,比不得五岳三山巍峨蹉跎,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两人的脚步都踏过这片土地,却又令人不胜唏嘘。政见可以不同,心胸和意境却都有登高望远俯瞰人间万象。命运像是设下一个局,让两人面红耳赤,但又在此处相遇重拾某种共同之处。

    如果说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后事,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份成熟像是写给濮公山的。濮公山不就是这样的山吗?不曲意逢迎不作势拿捏,也无需再向世人谄媚,实实在在不求名利。

    然而,濮公山并不是无名小山,它也有自己的名片。作为大别山余脉,濮公山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突起,它的行程是经过几万年以来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凸起。这个形成使它与地球上所有的山形成并无差异,这算是濮公山的裸体生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它也不是因为山上有神仙,像谢灵运说的那样被披上神秘的色彩。事实上濮公山的兴起是和历史有关的,它是一座有历史色彩的山。

    相传唐朝时道家兴盛,有一位叫濮濮的道人,来到此地并在山上隐居。濮濮道人一边采药炼丹,一边悬壶济世。因为他医德高尚,治愈无数平民百姓。濮濮道人去世后,大家为了纪念他,将此山改名为濮公山。

    作为平原上难得凸起的一座山,每逢三月三男女老少纷纷登山踏青。濮公山庙会最具规模。

    据记载,三月三最盛况时,周口、陈州、颍州、汝州、蔡州、光州、濮州等方圆千百里的朝山者涌向濮公山。无论是否道家,善男信女齐聚。人们沿着各条小路四面八方,比肩接踵向山顶云集。宝马香车,官宦人家,寻常百姓,贩卖走卒,一路浩浩荡荡向濮公山进发。山顶人头攒动,山下河边信步漫游。淮河的水清晰见底,沙子一路蔓延至山脚下。

    三月三是一场春天的盛宴。这一天可以远游,可以歌舞,可以开怀畅饮,也可以互诉衷肠。因为有山,登高望远,感受天地人寰;因为有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月三是一场浪漫的邂逅。暮春天气,河畔丽人,临水曲行,相顾旧迹。“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作为上巳节的三月三自古就有,可以追溯到周朝。最初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行至汉代时,三月“上巳”则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节令。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已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比如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提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修禊”即为上巳节,也就是三月三。

    时过境迁,濮公山已随着石灰石的过渡开采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它是大地赠予息县人民的礼物,又倾其所有将一切回馈给这里的人。但濮公山的故事和传说还在春风里诉说,每年的三月三还在。每当春风来临每当大地泛绿,人们总会想起濮公山;每年三月三,满城依旧人潮涌动。

    现在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森林公园,马援广场。在豫南大地上,新兴的息县县城已修葺好多年坑坑洼洼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勤劳的息县人从这里走出,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人们没有忘记濮公山,并在原址基础上兴建了濮公山遗址公园。千百年来淮河的水还像从前那样从此缓缓流过,两岸的风景已变换了模样,古老的大地泛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濮公山遗址 淮河 又称沙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光掠影濮公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a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