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在父母面前抱怨自己有多累,他们所理解的累是那种工厂没日没夜加班,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那种为着生计拼搏的艰辛。而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对明日的迷茫,对现在的慵懒,对过往的遗憾,我们所认为的累对于上一代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
我们这一代,在上一辈眼中都像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但我们并不能这么比。这一代的年轻人思想精神上其实上很压抑的,其实许多说的都是一个问题,这一代看不清未来,找不到动力,心比天高,慵懒成性。衣食是人一生的根本,当发现这些不在成为问题的时候,人性最初的懒惰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前几代为什么不考虑为什么要去奋斗,他们没时间去考虑,他们不努力就没饭吃,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是一家唯一的希望,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国家补贴,社会福利,要么努力,要么被温饱威胁。而90之后的一代,家里多多少少都有些经济实力,就算没有,在这个生产力发达的社会,混个温饱也不成问题。
所以当他们发现“生存”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他们要面临的将是,车房,存款等问题,转眼便要扮演一个顶梁柱般的角色,正当每每准备大施拳脚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多特别,三条腿的鸟儿不好找,两条腿的大学生遍地走的社会,再也不是当初机遇遍地,百废待兴,一腔热血也能成事的时代。
温饱渐渐的麻木了这一代的野性,当吃喝不成问题,成功该有的模样遥不可及。便开始丧失一个青年该有的朝气会发现现实与未来其中有着一到深不见底的鸿沟,难度系数简直不成正比。
让我们来为中国占最大一部分比例的中产阶级来算一笔账,一个这样阶级的孩子想要在城市生活,必须先要有一间月租1500的出租房,吃饭一天不说多好,营养搭配,基本的口味一天要50,再算上购买生活用品,网购衣物,一个月300,每周一次的聚餐500。大城市平均4000元的工资,可以说足够体面的在这生活下去。
但再按照中国结婚就要买房的观念来看,就大城市二环的内的房价来看,买最小的两房一厅来看,60多平方,一平方均价4万,首付得70万。对于一个中产阶级来说是多大的一笔开销。每个月的房贷还款都足够压着喘不过气,再另算父母的赡养。
每当想到这些,再结合一下当代青年的思想,不难理解我们对生活的漠视,那也不能说是对生活的冷淡,更能理解为对未来不可期的叹息,所以别轻易指责这个时代青年的不作为,那并非我们本意,更多只是世态弄人。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困境,前一辈有前一辈的优势,在这个经济洪流迅猛的时代,我们如何脱颖而出,抓住机遇,离开这个迷茫的时代。就看如今能否端正心态,当下非未来。谁能最早走出迷茫的漩涡,谁就能越先碰到成功的门槛。
其实这一代的中国青年也开始有着向日本青年看齐的迹象,热爱各种宅文化,丧文化,钟爱各种心灵鸡汤,间接性热血沸腾,持续性迷茫堕落。
可是说 ,堕落,并不是“丧文化”的核心,他更多的时候,我想,那只是我们对于这个冷漠的世界,一个无声的哭泣,而已。没有苍凉,只是无奈。
任何一种社会矛盾的出现,必然是由同时代的社会特征所共同影响与反应的,对待如此,我们也不一定要去否认这种情况,否认这种现象,相反,我们更应该的冷静分析,冷静的去改变什么,存在即合理。我们还年轻。路还长,别迷茫,你想要的都会得到,得不到的时间也能使你释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