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来维护或者寻求内心的和平。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一个内心平静的人是和暴力沾不上边的。所以这是一本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书。
生活中很很多这样的场景:职场上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让领导和同事不高兴了;生活中跟朋友聊天却话不投机,有时三言两语就不欢而散了;家庭中,与父母孩子爱人,总是打着交流沟通的名义,最终以争吵划上句号。我们总觉得自己说出的话不会伤害到别人,但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凡事都需要学习,有些误区真是不点不通,学习了意识到再多加练习,还有改变的可能,否则我们只会在原地打转转。
生活中不恰当的4种沟通模式
一、道德评判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认为对方是不对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比如:“你这个人太自私了”,“你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孰不知你看到的表面行为下,有太多其他隐藏的内容是你不知道的,仅仅凭借着你看到的,就真的能评判一个人吗?
道德评判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正义的天使,现在的人都太急了,急于打抱不平,急于显示自己的正义感,固有的观点,固有的评判让人看不到事实真相,她们也只是按照自己脑子和心目中的剧本在上演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样的评判貌似正义,但却是有失公允的,反映的只是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不但不能表达出你对别人的真实感受,反而会激起别人对你 的敌意,造成冲突。对方面对这样的评判,要么会用各种方式否认,要么迫于压力承认,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使沟通越来越不顺畅,,关系越来越紧张。
道德评判的危害在于不仅仅影响到与他人的沟通,而一旦习惯了这种模式,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去想别人有什么不对,把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当成评价其他人行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一旦有人违背,无意识中你就把别人当坏人,希望他受到惩罚,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也妨碍了自己多角度思维的视角,将自己陷于深井中,看不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二、进行比较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对象,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实父母是想激励我们,但实际上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压力、自卑和反感。有位心理学家用诙谐的语言总结到:如果想要过上悲惨的生活,那就去与别人进行比较吧!如果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比较上,那么我们做事情的动机就歪了,方向完全不同,变成要赢了他,而不是全心全意发展自我。
既然“进行比较” 对沟通这么有害,为什么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将比较进行到底呢?我觉得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总是无意识延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吧,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被比较长大的,所以“老马识途”,不自觉走到老路上,这是我们最熟悉且脱口而出的形态,有句话说的经典,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所以我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是需要有一代人觉醒,跳出这个怪圈才行。所以父母要学习,学习是改变的前提啊!
比较是评判的一种形式,通过比较评价对方的行为和地位,让自己具备说服力,从而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请求,但是事实表明,这么说对半会遭到反抗,之所以说比较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之一,就是因为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对对方自信心的打击和感情上的伤害,让对方下意识产生防备心理,所以才有拒绝你的请求的后果。
比较根本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只会适得其反。
三、强人所难
所谓沟通,是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请求的过程。但是在向对方说出自己请求的时候,有些人能够用语言委婉地表达意愿,但有些人却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用批评、指责和命令的方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甚至用惩罚相威胁,这种方式往往是强者常用的手段。这里的强者可能是父母、领导或者师长,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改变他人,让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便会盛气凌人地命令和指责他人,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
这种方法一来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受到威胁,从而选择防御和逃避,二来长期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会让别人对你十分不满,彼此之间出现隔阂,导致最终矛盾的爆发,不管怎样,你的请求都会落空,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吵架吗?远离吗?和目的相违背的方法无异于南辕北辙。
四、回避责任
这种沟通模式除了影响沟通效果,还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给以后的沟通和人际交往埋下失败的伏笔。
我们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但当需要负责的情况真正出现时,有些人却选择了回避,试图用言语来淡化个人责任,将责任推到其他人和事上,这种不恰当的方式被称作:回避责任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一遇到困难或者不好的事,或者事情与自己设想的有差异的时候,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我也不想” “我不得不” “是别人让我这么做的” 成了口头禅。比如:我也不想这么做,老板让我这么做的。不是我想抽烟,是我的朋友他们都在抽。我也不想这么歇斯底里,是你让我伤透了心!等等,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话语会经常在耳边出现吧?
这种模式有3大弊端,1、让别人感到厌烦 2、对被迫承担责任的人来说会有很大压力,想要逃离 3、一旦别人发现你总回避责任,就会逐渐丧失对你的信任。
而且,这种模式将会让你自己的需求逐渐模糊。比如:我也不想这么歇斯底里,是你让我伤透了心!这句话中,说话者既不想“歇斯底里”,也肯定不想“伤透了心”,但是他真正的需求呢?没说出来呀!只是一味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已。长此以往,很可能说话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更不用说准确合理表达自己需要了。
以上就是4种不恰当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它们虽然表现各异,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沟通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这就是马歇尔博士所说的“暴力沟通”,因为这些有心或无意的语言暴力,给人们带来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阂和敌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