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父亲骑着老式自行车把母亲接回家,从此便有了我。作为家里的唯一交通工具,它是赶会赶集串亲戚的必选,绝不亚于门口停放的宝马豪车。清晰记得,后座上侧坐的母亲很年轻很漂亮,父亲骑着车打着铃轻松自如,我坐在前横梁上扶着车把,风吹起刘海儿,小腿荡啊荡啊。
前排位置简直太棒了,时刻关注前方路段并及时做好应急准备,不像后座稍不留意就要颠到屁股。然后就被各种嫌弃车技,甚至波及到我,后来呢,我就成了尽职尽责的路段播报员。除了看风景,还有很多路人,父亲会与路上的熟人打招呼,任何人我都会刨根问底他是谁?先确定他家的方位,再问候上下两辈人名,最后终于清晰锁定,下次见到就能直接复述一遍出来。坐在前排的我一点都不安分,前方有车我就去拨车铃。车铃盖是照出人影来的不锈钢,亲一下还能印出带有口水的唇印。有时候还可以抓一把路边的草,串成戒指带手上还能玩半天。
但是也有弊端,因为我的位置其实就是跟胳膊粗细的横梁,颠簸的时候必须抓紧车把,不然随时会墩掉下来。坐的时间一长就腰也疼屁股也疼,我一般是先用屁股坐,然后慢慢往前移至大腿坐,完了再换一轮。还记得有次,父亲母亲有急事出门,并把我留给奶奶照顾,他俩骑着车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在后边撕心裂肺的哭着要去,奶奶拉都拉不住,至于最后到底怎么了我也忘了。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坐在前横梁上太高会影响骑车视线,腿也长了只能圈着缩着很是难受。后来我就从绝佳的前座移到后座,也从此再也坐不回去了。
坐在后座必须要学会的一本领是上下车,就是在车子前行的情况下跳上车安稳落座,并且不能影响车的正常行驶。具体步骤应该是,双手把握车座前段,推着车小跑一段,抓准时机往上一跳,在跃起的过程中,手臂使劲拉向车座,此时屁股也要做好准备,自觉翘起撅到车座,然后平稳落座。这个时候骑行的人要控制好方向,不用因为车把乱拐而跌倒,这需要两人的完美配合才可! 至于下车,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双手掐住骑车人的腰侧,在车速慢慢平速前进的同时,向下一跃,屁股离座撅向外,腰部用力反向扭,双脚一前一后依次着地,此时千万不要脚后跟先着地,不然抽着脚筋生疼,都是过来人的经验。
后来,家里买了一辆崭新轻巧的女士自行车,好看又好骑,赶集串亲戚都用它,老式自行车也就慢慢被搁置了。再后来就被放在走廊的尽头,靠着墙角封存起来。有时搭着装粮食的麻袋,有时堆着不用的破布,有时小鸟飞来拉一堆屎,有时猫咪进去探索有没有老鼠的痕迹,出来也是一脸嫌弃。风吹日晒后变得锈迹斑斑,链条早已没油干巴巴的吊着,前轮早已泄了气,后轮好像还在苟延残喘。
雨水真是一个坏东西,原本光滑的涂层,现在蜕皮一样,这缺一块那缺一层。就连原来亮光光的车铃也爬上了锈,都照不出来人影了,车下边的水泥地上还有着铜黄色的锈迹,扫不走拖不掉,印上了似的。
再后来我上初中住校,骑走了好看的自行车。由于出行不便,父亲又翻出老式自行车,换个轮胎,打磨锈迹,重新装了新的车座,抹了润滑油,结果还能凑合用,但是不会骑着去串亲戚了,因为又老又丑的老古董确实掉档次。不久父亲推来一辆电动摩托车,一家人高兴极了,一个接一个试开,再也不愿意多走两步。一出门就推出里屁股搁上就骑走了,一回来就直接推进屋里,院子都配不上当它的车位。这下好了,刚宠幸不久的老式自行车又沉寂了。
有一天,村里来了收废铁破烂的人,母亲清理了院子里能整出来的纸箱废铁和塑料瓶,其中就包括老式自行车。结账完毕后,收破烂的把自行车推上三轮车,用捆扎带勒紧,拍拍屁股就走了。感觉这个老古董像是喘不过气一样随着车子摆动颤颤巍巍,走到平坦路上后,又心如死灰似的一动不动。
再见了,十几年的老式自行车!
十几年的老式自行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