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I:
在每一个我们感受不太好的场景下——觉得自己受到挑战,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很生气或是很伤心时,我们都可以选择是以学习者的心态去前进还是以评判者的心态去绕圈,怎样是学习者的心态怎样是评判者的心态在于我们怎么对自己和对别人提问,认真对待自己在那些场景下内心的提问声音,学会去控制这些提问,用学习者的心态收获双赢。
A1:
前天晚上在讨论周日带不带孩子去主日时,和先生发生了争执,当时感觉非常生气,因为先生说我得寸进尺、说我不给他和孩子相处,说我用主日束缚孩子,我干涉孩子的人生自由等,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委屈,也很生气,感觉他怎么总是这样反复无常,一下子非常支持一下子又言语上特别刻薄,就开始回击他自己不多陪孩子玩,什么事情都不支持和理解我,还各种针对我,然后我们就吵起来了。
我意识到自己处在评判者的道路上,感到不好时就责备对方,内心的提问是他凭什么总是这样?反复无常,面上一套,心里一套,凭什么不尊重孩子和我的真实感受?只因为他内心的小疙瘩和封闭,通过糟糕的自问自答,我得出的结论他就是个封闭又刻薄的人。当时我停了下来,才没有让战火继续下去。
A2:
去主日这件事情我准备下周和先生再沟通一下,于是我开始试图转换跑道,我开始向自己提问,是什么事情让先生觉得我得寸进尺呢?是因为三个月前说一个月只能去一两次到每周基本都去让先生有这样的感受吗?
我可以告诉先生那是因为我尊重他,不想他觉得难堪,我没有向他确认他是否改变主意愿意我们每周都去,因为前两个月里他的各种实际行动是非常支持我和孩子去参加聚会,参加主日的,如果专门问他有点像让他自己打自己脸的感觉,所以我没有问他,而是直接带孩子去了。
先生希望有怎样的陪伴才是不束缚孩子呢?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参与怎样的学习呢?
我可以先听他说,然后告诉我他我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一个信实、有爱心、顺服权柄、有责任愿意担当、内心充满喜乐和平静的人,而这一切都是教会主日学的引导方向和内容,我希望孩子可以参加儿童主日,可以和他喜欢的老师与伙伴们一起。并且我真心的希望他可以和我和孩子一起去,因为我非常希望他也可以得到祝福和喜乐,或是爱的管教。
我还向自己提问了,是不是我有什么行为和语言让先生觉得我总是在决定要做什么,什么都是由我说了算,让他感到压抑和受束缚了?
我需要告诉他这不是我希望的结果,如果给他带来这样的感受我想道歉,我也诚心愿意聆听他真实的感受和他觉得我在和他沟通时做的不好说的不好的地方,这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