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头好吃。
红薯面只能用来炕小饼儿和蒸窝头,热的时候吃到嘴里有一点红薯的甜味,还可以,凉了之后特别硬、粗糙、干涩。玉米面可以用来炕玉米饼子,刚出锅时饼子也是焦黄焦黄、香喷喷的,但是不能凉,凉了之后也硬的象砖头,咬不动,特别是冬天,有时咬下去只在饼子上留一点白印,还有就是玉米饼子凉了之后吃起来特别干,很难下咽。单纯的红薯面玉米面这些杂面都不能用来蒸馒头,和面蒸馒头这两种面都不能成型,要想吃馒头,就要和白面一起做,红薯面、玉米面单独一层在里侧,白面在外面包裹后卷起,称为“花卷”。手艺好的卷起一层层在侧面看起来很漂亮,褐白或黄白交替,手艺一般或不愿意花时间或白面很少的,就是里面全是红薯面或玉米面,外面裹一层薄薄的白面,也是花卷。但是不管怎样,做成花卷时,在花卷两端都要用白面把杂面完全包住以免杂面不成型,馒头蒸好后,这个地方的白面最多,吃起来口感最好,称为“聚头”。
小时候天天红薯面小饼,有客人时才能吃到白面烙馍,平时过节最好就是花卷,有花卷就有“聚头”。要想吃到热腾腾刚出锅的聚头,有很多条件,一是信息要灵通,知道家里哪天什么时候要蒸馒头,不要小看这个信息,那个时候放学后要到外面地里干活,拾麦子、塯红薯、拾柴火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不是一整天都在家里,所以提前掌握信息很重要;二是表现要好,要听大人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让干啥就干啥,不像现在的孩子可以讲条件,否则,就是站在锅台前,看着聚头出锅,妈妈就是不给!三是动作要快,知道馒头快出锅了,哪怕是在院子里打“皮牛”(陀螺)、跳皮筋玩得再开心,也要赶快挤到锅台前,眼巴巴地盯着蒸锅,等馒头出笼。等从妈妈手里接过聚头,还要和姐姐、妹妹的比较一下,看谁的白面更多,白面少的心里会不大舒服,觉得运气不好。吃聚头也不是三口两口吃完,而是捧在手里咂摸,一次一小口,享受白面的松软香甜。
纯白面的馒头,几乎就是奢望,不敢想也不能想。有时听到邻居哪家盖房上梁,就会提前去守着,记得上梁时要放鞭炮,也有人从梁头往下面丢一些小馒头,这些馒头不是花卷,但也不是纯白面,是掺杂了红薯面和玉米面的,上面丢,下面积攒的人就会抢,抢了就塞到嘴里,吃起来味道比花卷好了不知多少。到现在都记得的一件事,小学三年级时,路过一个盖房的人家,也刚好碰到上梁、丢馒头,就坐在房子边的地上上等啊等啊。后来,鞭炮放了,馒头也丢了,我抢到一个,还没有来得及塞到嘴里,又被一个四十多岁的女的夺了过去,再低头继续找时,馒头已经被抢光,到学校迟到了,受到了批评。
现在到酒店吃饭,总有朋友喜欢点五谷杂粮,里面有红薯面窝头、红薯面花卷等,我自己从来不点也不吃,看到这些窝头、花卷,我就会想到过去,想到我们姊妹几个叽叽喳喳围着锅台等馒头出锅,妈妈给我们分聚头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