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夏中华民俗文化有意思的文章
当时明月在:【把酒问月】VS【春江花月夜】赏析

当时明月在:【把酒问月】VS【春江花月夜】赏析

作者: 一梦卿 | 来源:发表于2016-04-27 23:58 被阅读1008次

                   《把酒问月》   唐代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清风摇情满江树。


《把酒问月》与《春江花月夜》明月意象简析

诗仙李白的《把酒问月》与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这两首诗同作于唐代,又同对明月的描写精彩绝伦。本文试比较分析这两首诗的精妙之处。

【文学角度】

一、题目:

首先从题目来对比,已经可以约略地知道两位诗人构思的侧重点。李白着重于“问月”,也就是偏重于诗人主体对明月的思索和体悟;张若虚则以“春”“江”、“花”、“月”、“夜”五字精炼地涵盖了一组立体的图景,表明诗人视角是以描述景色为重点,其中又以“明月”意象贯穿了整首作品。

二、内容:

1.问月

诗作的起首,两位诗人分别用一个问题来作为开场。李白问的是“青天有月来几时?”言下之意实为“青天有月几时来”,暗含有对明月的期待和追寻之意。

不同于李白对明月在时间范畴里的发问,张若虚用的却是反问句——“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一句与“春江潮水平”、“明月共潮生”、“随波千万里”的描述一起,把诗人的视野拉到极阔大极遥远,因目力所不能及而接着引发“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联想与赞叹。这样坦荡浩瀚的描述,给人一幅江水滔滔、皓月无边、江月交融的立体景象。

2.绘月

关于月色的描写,李白用“飞镜”形容明月之圆,用“临丹阙”来比拟明月不落凡尘的清高,用“绿烟灭尽清辉发”来描述月光照彻夜空的澄净清明之感。

同是描写月光,张若虚所花费的笔墨大大超过李白。“空里流沙不见飞”描写月光在空间中呈现出动态的实质感;“汀上白沙看不见”比喻月光之空灵皎洁。“江天一色无纤尘”这句可以让人很生动地体会到月华如瀑流泻,照彻江水与天空成一色的澄静画面。张若虚用了这么多侧面描写,就是为了通过语言的刻画,再现出明月光的流动、空灵、澄澈和无处不在。

3.品月

1)明月与时光

两位诗人由玩赏眼前明月朗照而生发联想,各自触发的思路却截然不同。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李白是就明月来无影去无踪的洒脱而发问,同时这样的发问,也似乎暗含有留恋月色的意思。接着他用“嫦娥孤栖与谁邻?”来表达自己对明月中人的美好联想和善意关怀,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张若虚则跳过对明月本身的关切,站在一种超越时光的高度,对明月与人之间的联系产生深刻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是那第一个观月人?何时又算作那第一刻江月彻?

诗人接着给出自己的感触,试着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一联让人产生一种时光漫漫、循环往复无穷尽的畅想。

可是接着,诗人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将明月和长江都赋以活的情感——明月在等待着谁,而长江无情,只顾送别离——隐隐间带有一股一去不复返的萧凉之意。这一个“待”字、一个“送”字可见诗人用词的功底,于描绘现实场景的平凡中投射出人之常情与常景,画面中透露出一迎一送的矛盾感,耐人寻味。

张若虚的诗意之中,着意于对世间相聚别离的关切,李白则顺着他飘逸高远的思路望月而怀古,把思绪的触角极力向时光的尽头延伸。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月,今月古人。李白巧妙的换字竟然表达出“一轮明月贯古今”的宏大气象,又隐约透露出对于“前尘已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立定脚跟,飒然统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进一步深化“一轮明月贯古今”这个主题。

明月视古人今人如流水般相继如一,古人今人看见明月时也总是表达相似的心绪(皆如此)。诗人想到这里,放开心量,不再因人世短暂而苦闷,反而沾染了明月光的轻灵洒脱,因此慷慨写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诗句作为高昂的结尾。

2)明月与相思

李白的诗到此为止,但是诗人张若虚依然意犹未尽。在他眼中,明月高远,却又似乎触手可及。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扁舟子在江月之畔,不知身在何处的相思人,沐浴在同样的一轮明月光下之,便期盼她的相思之意可借由这流动的、似乎有形有质的明月光来传递。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妆镜台一般圆满的明月,原本应是花好月圆人相聚的情氛,可怜明月不解人意,此时却照彻离人独坐妆镜台的落寞。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在此有意略去所指,任由读者去猜,那“卷不去”又“拂还来”的,究竟是那皎皎明月光呢,还是脉脉相思意?

相思人终是恨他“相望不相闻”,不如身逐月华去与君相伴。至此,诗人把一腔女儿情思不留痕迹地融在月华之中了。

3)明月与归意

从“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人的视角已经由“不知何处”的“离人妆镜台”转到了“今夜扁舟子”处。这一句把月光的辽阔永恒感和水面浮波月涟漪的动态立体画面写活了,诗人的视角既宏远又细微,实在是绝妙。

相思人在“明月楼”望月思君,“扁舟子”在江月之中也望月欲归。他思归意切,以至于“昨夜闲潭梦落花”,春天正是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季节,“扁舟子”却飘泊已久,“可怜春半不还家”。

看看周围,“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诗人绮丽的想象中似乎春色也有归意,落月也要回家,唯有“扁舟子”还是孤零零的漂泊。圆月象征团圆从而反衬别离,落月西斜,却似乎更带有寥落急切的催归之意。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明月共情时,照彻人心中的寂离;斜月落雾,更让人怅然若失——分明是一夜未曾合眼,而自己离那梦之而不可及的归处却还隔着“潇湘无限路”。因此诗人替那“扁舟子”慨叹道:“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也许月落之后,只盼随着“昨夜闲潭”梦里的“落花”才能够早一点回到伊人遥相守望的家吧。

以上从文学赏析的角度,分析对比了两首作品中有关明月的意象。其中,张若虚更加关注回归现实,一首长诗十八联,分别从诗人自己、相思人、扁舟子的视角来描述明月所带给他们的别样感受;李白则借着酒意,由一轮眼前月,放任想象驰骋古今。他看似是在抒情,实则暗喻深刻的道理在诗中,下面继续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李白这首《把酒问月》。

【哲学角度】

要想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深层内涵,或许我们可以先替换诗中的个别字词,让这首诗作自身的理性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示。

青天有佛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如来不可得,佛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如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禅,今禅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如来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佛光常照金樽里。

把这首诗其中所有的“明月”全都替换为“佛”、“如来”、“禅”,或者替换为“道”也是可以读通顺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李白在作这首诗时候心境超然,实际上他是在借由“明月”这个意向来描述一种贯通古今、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极致状态的、万法归一的,所以才有可能对这首诗里的字词加以调换而不伤其义。

文学评论的通识,大多认为中国文人偏以感性见长,而李白的这首《把酒问月》,看似感情狂放不拘一格,实则由情入理,表现出极其深刻的睿智。

由此可见,李白与张若虚两位诗人,一个长于抒情议理,一个长于抒情描景,对明月的表现手法,入手思路各有妙处,因此才能流传千古,成为后人诵不绝口的典范。


【引申】 天心月圆

弘一大师在坐化之前,曾经留下一个偈语: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大意:要问我修持至此有何感悟吗?我已经不知道该怎样表述了。强为之喻——一树花枝,满满春意;一轮圆月,玄妙天心。

春意无限,而花枝有形;天心无相,而圆月空明。用一枝有形去表达无限春意,用一轮明月去表达无迹天心,二者的相似点在于,同是自内而显、自微而发的生机与洞明。

弘一大师所取的“圆月”意象,既有照彻天地纤毫毕现的澄澈包融,又有纵横古今阅尽世间变迁的安然不动。结合对《把酒问月》与《春江花月夜》这两篇描写明月的经典诗作,也许能够带我们更加接近弘一大师这个偈语所想表达的意境。

相关文章

  • 当时明月在:【把酒问月】VS【春江花月夜】赏析

    《把酒问月》 唐代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

  • 苏轼名作赏析

    苏轼名作赏析 《明月几时有》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把酒问月》诗歌赏析解读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

  • 【五古.轱辘诗】把酒笑问天

    把酒笑问天 把酒笑问天,明月怎当杯。 风拉臂欲举,...

  •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唐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

  • 把酒问月

    月,凉如水,如梦,如幻。情,如茶苦涩,如风轻微,却不如一杯酒的醇香,一轮明月...

  • 把酒问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描写,也是描写最多的东西。李白更是一位爱好明月的诗人,好似酒和月就...

  • 把酒问月

    如诗的青春, 早已幻化成一串串 浅浅的足印, 留下的只有淡淡回忆! 回望走过的路, 星星点点, 深一脚,浅一脚, ...

  •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

  •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网友评论

  • 782e77ed481c:别说你是老师,会影响你的关注量,以及文章美感啊
    一梦卿:@独独2333 没事,感谢支持,周末出去放松下,赏花听音乐舒缓情绪~ :blush:
    782e77ed481c:@上官未央 文很好,希望继续写。最近学业压力有点大,排师综合症犯了,一时有点激动,见谅^_^
    一梦卿:@独独2333 :感谢提醒,不过, :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从未说过我是老师啊,读者愿意这样认为,那就随她去好了。关注点放在文章本身比较好 :blush:
  • darkandw:但是没有文化底蕴却不行。。。。真是纠结
    一梦卿:@魔法少女小圆脸 表纠结啦,换个心情,用欣赏艺术的享受的眼光来读诗,会比较放松容易接受一些,千万不要逼着自己看下去。
  • darkandw:好多。。。。你一定是学校老师。。。听的好烦觉得好无聊哦。
    darkandw:@上官未央 老师好棒
    darkandw:@上官未央 恩
    一梦卿:@魔法少女小圆脸 仍然感谢你如此耐心看完并且留言评论,原文是有许多明月配图的,也是有背景音乐的,不过简书风格以文字为主,图片太多会比较乱,所以排版做了调整,看起来就是现在这样了。如果能够沉静下来的话,忽略我的文字,欣赏李白和张若虚的诗也会觉得很美 :blush:
  • 尘世小书虫:李白虽然是一个天才诗人,但并不是每一首流传至今的作品都高人一筹。这一篇就如此,个人觉得无论意境还是用词都一般,远不及后者。一首好诗,他人是很难做到改动语句而不降低文学水准的。
    本人妄语,作者莫怪
    一梦卿:@独独2333 哈哈,这评论颇有趣 :smile:
    782e77ed481c:@尘世小书虫 一首似哲人,一首如美人
    各有滋味,由此可见你是:尘世书虫爱美人呀!
    一梦卿: @尘世小书虫 各有见地,无妨。

本文标题:当时明月在:【把酒问月】VS【春江花月夜】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ac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