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行前才知道三亚有这么一个地方叫做蜈支洲岛。冯小刚在这里取景拍摄了电影《私人订制》。关于《私人订制》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我只是想借这个噱头上岛看看。
清晨,在酒店用完早膳之后,便用滴滴叫车前往蜈支洲岛码头。
在三亚,每每出行都使用的士而非公交车,这打破了我这几年的出行模式。它让我体会到便捷的同时,也体味到另一种生活层面的舒适。的确,习惯穷游是因为只能穷游,而大额的消费是促进自己积极努力赚钱的强有力的方式之一。可是,排除经济能力的层面,我还是喜欢使用公共交通,大抵是因为和人群挤在一起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人间百味。
旅行,有的时候是为了散心或发泄;
旅行,更有时候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在陌生的城市里邂逅南南北北的人群,看他们生活百态的同时也读一读当地人的故事。再反观自己,也许我们该学习放开一些束缚,更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对,旅行之后,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自己长久生活的城市,我们必须去面对眼前的关卡,然后各个击破。
很奇怪的,三亚的海总是有这样一种魔力。
三亚的冬日上午并不如我们所想的温暖。穿两件薄外套在身上,才能抵御习习凉风。坐在轮船的2楼,感受着海潮的波动,像极了游乐园里的海盗船。我们的对面坐着3个山东女孩,穿着昂贵的冲锋衣,脚趾和手指都打扮精致。
风将我们的头发都吹得凌乱。
忘了是在什么情状下,我拍下这座还在修建中的灯塔?
蜈支洲岛如果在上岛之前你犹豫着没有购买潜水的门票,那么在走进此门之前,你还可以打点一番。
门前有许多小店,可以购买些吃食,也可以买帽子和泳衣。门边右侧是电瓶车乘坐点。
步行和乘车自是各有各的优劣,而我更倾向于前者。而需要发泄内心欲火的她居然也选择了前者。那么,我们就出发吧。
哇哎噜这个叫做哇哎噜的咖啡店其实很有意思。路边的指示牌也给人一种休闲慵懒的味道。可惜的是,挨到中午才登岛的我们大抵是没有时间在此停留的。
哎呀,你看那木质桃心上的话语是多么诱人呐。老板,送我一杯咖啡可好。
珊瑚路标 小黄人岛上,四处分布着小黄人垃圾桶。
私人订制海边,《私人订制》的拍摄点需要消费才可以入内。我正犹豫着,她却打开钱包付了帐。才没走几步路,她已经累得抬不动脚了。于是找一个阴凉的座位坐下,便对我说,你去玩吧。
场地并不算大,而正午时分也没有几个人真在池中游泳。
我逛了几圈便找个沙发坐下,换她出来拍照。可她一个长途电话便讲了40分钟。似乎身边所有的朋友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不是考虑离职就是谁又被谁整了。而这种不愉快的心境就算到了异国他乡,大抵也是无法排解的吧。我就像是她的小黄人垃圾桶,而大海的浪涛帮我洗尽心底的尘埃。
情人桥情人桥的旁边是夏季码头。
吴哥和织妹离开情人桥的时候,她说要买水喝又离开了很久。
我一个人走在并不算细腻的沙滩上踩着海水,和陌生的游客玩耍。他们大多举家出行,带着年幼的孩童。
是不是只有我在静静地聆听大海的声音?
是不是只有我能听懂TA的愿望和诉求?
又是不是只有在落单的时候才会去注视自己的心灵和脚步?
我们会合以后,又沿着海边一直往岛的深处走。
人越来越少,而海浪击打礁石的声响愈来愈震耳欲聋。
我沉醉于它的大气磅礴。
站在它的身旁,我吹了很久的海风。
一时间不知道能说什么。或许,我们在它的面前能做的只是陪伴和静默。
我们都不知道,它在这里已经住了多久。
听,海的声音……
银色发丝的母亲坐在石头上眺望远处小坡上的子女。
而我站在离她不远的石头上看潮来潮落。
很难用相片来记下潮水的姿态。索性垂下双手,就那样傻傻地站着,而眼眶里也渐渐变得湿润。不知是被风吹进了沙粒,还是听见了海哭的声音。
就在那一瞬,我忽然哼起了张惠妹的那首《听海》。
而此刻,我听着张雨生的《大海》。
最后,我们爬上观日岩。站在高处遥望无际的海。
而远处山上的那两株还未长出枝叶的枯树,就像是吟唱着歌谣的远古诗人。看尽了人世的繁华,才能那样安稳的立在那里。不怕日晒,不惧风雨。
傍晚时分,我们跟随长龙乘坐游轮回到来时的码头。
如果可以,我多想在岛上小住些时日,坐在海边的沙滩或石堆旁,写一个自己想讲的长长的故事。
蜈支洲岛,是一个适合停下脚步,让生活慢下来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