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诚主义”的生命态度

作者: 李野航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21:23 被阅读39次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圣人之道,诚而已矣”。一个人倘若对周敦颐的看法有相当的认同而于人生于生命采取一种“诚”的态度的话,那只能是因为深切地体验到了虚浮与虚假的生命态度对自己的内心体验而言意味着什么。

“诚”,说穿了,是一种内倾的生命态度。换言之,人只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为自己的内心之安顿而活。但凡不能让内心安顿、自由与恬适之事情,内倾的人皆深恶而痛绝之。

活在我们这个“商品经济”的逻辑指挥一切而日益浮躁的时代,一个朝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活、追求灵魂之安宁的人肯定是不吃香的。一个人倘若不发展出虚浮或虚假的性格以应对且献媚于身外的浮华世界,则身外那欲念轰鸣的浮华世界必向此人背身而去、此人将立即陷于穷愁或寂寞的境地。这是大多数人绝难忍受的处境。因为大多数人的生命态度是外倾的,他们的价值感端赖与夫外部客体世界的紧密联系。此外倾的生命态度的优点是人因此可能积极地经营世务而博取功利。但此又是他们致命的“短板”。因为他们那深入骨髓的客体性依赖一旦被心怀叵测的外部世界所利用,他们也就沦为了外部世界客体的奴隶、深陷种种的不自由乃至于灾祸了。

因此上,“诚”与其说是一种令人赞许的道德品质,毋宁说是一种内倾的人之生存模式。对于内倾的人而言,贫穷与寂寞不是不可忍受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会因他们的宁静而自然萌生出一种“道机”的体验,这已经足以让他们满足而过瘾了。相反,浮华世界的热闹与依赖于客体之欲望满足给他们带来的反而是可厌的拖累。

这浮华世界的大多数的外倾的人们总喜欢洋洋自得于他们的善于使诈。无可否认,超强的忽悠能力还是能让一个人戏剧性地脱贫致富的。然而,倘总结无数人生的经验,则会发现,使诈的人往往掉进自己设下的圈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当然,对于一个外倾的人而言,掉进自己设下的圈套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而贫穷寂寞的痛苦却是不可忍受的,因为他们活在客体的支撑之中。脱离了外部客体的支撑,他们真的只有像一个抑郁症患者那样地去自杀了。在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反诚主义者”的使诈及其结果,也算是无可厚非了。

相关文章

  • 论“反诚主义”的生命态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圣人之道,诚而已矣”。一个人倘若对周敦颐的看法有相当的认同而于人生于生命采取一种“诚”的态度...

  •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英语: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

  • 论诚意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

  • 论诚意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

  • 论诚意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

  • 再说超人的“精神三变”

    “作为一个形象代表,超人是反基督教、反宿命论、反旧世界的非理性主义者、创造主义者。超人的诞生是经历‘精神三变’而完...

  • 朱自清 论诚意

    朱自清 论诚意 朱自清先生说:“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是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 时常听到有人说...

  • 论浪漫主义反文明倾向

    论浪漫主义的反文明倾向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就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来看,浪漫...

  • 根深叶茂(笔记)

    1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命的认识 庄严,(恭敬心) 曾国藩,奉祖宗一柱清香,意敬意诚。 连根养根,根深才能叶茂!(生命...

  • 29、伊壁鸠鲁主义的自由:只要不妨碍他人,是否就能为所欲为?

    在上一回我们讨论了伊壁鸠鲁主义的原子论与其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看上去伊壁鸠鲁主义似乎是一种不教人学好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反诚主义”的生命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og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