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下午的时间看完了小鹏的《我们为什么去旅行》,词藻不算华丽,思路不算清晰,但是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徒步旅行者的日常,他从旅行中体会人生。看完之后,不禁与自己平时三三两两的“旅行”做对比,才发现自己那种只能算是最低级的“旅游”。
我们为什么去旅行那么如何把我们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参观景点式旅游变成旅行呢?
1 出发之前,要搞清楚旅行的目的
大姨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妇女,半辈子没出过家门,于是表姐在结婚后的蜜月旅行中选择带着大姨一起去。她们在五天时间里逛完了苏州,杭州,上海等地。回来后我问大姨玩的怎么样,大姨摆摆手说“哎,不就是一些旧房子和河啊船啊的,跟咱们县城这条小河有什么区别,不值当去”
另一次是带大姨去张家口的草原天路,很可惜那次我没去成,作为学电力的孩子特别想看看那么一大片的风力发电,可是回来后问大姨,她又摆摆手说“那就是一块草地嘛,还堵车,没什么可玩的”
其实我特别想问一句“那你期待什么呢”
我们旅行前一定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去旅行,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各地的名胜古迹长长知识,提高自己的见识同时也可以在茶余饭后跟朋友们装装逼,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为了放松自己,逃离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才去旅行的。摆正这个心态,你才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让我们的五感正在逐渐退化,而旅行却能让它们重新变得敏锐。用感官对世界进行探索与发现,是只有孩子才会有兴趣去做的事情。而旅行,让我们充满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旅行,让我们重新变成小孩。
2 反复去一个地方
旅游,旅行,度假。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与方式。
看美剧和美国小说较多的朋友们可能深有体会,美国家庭一般会在孩子假期的时候去同一个地方度假,在同一片沙滩玩耍,爬同一座山。她们甚至会在自己家常去的度假区买房子或者租房子。因为她们深知,自己就是为了逃离现实生活的喧嚣才来度假的,所以哪怕每天在宾馆里睡睡懒觉看看书和朋友打打牌也是好的,只要自己开心放松就好。
小鹏虽然全世界旅行,但是丽江是他去过多次的地方,每次都去同一个客栈,每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客栈里读读书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现在他还在丽江开了一个自己的青年旅社,算是给自己在丽江找了一个永远可以收留自己的地方吧。
楼下阿姨家每年暑假会带孩子去北戴河住几天,我问她“那么多人那么热,而且如果这么多次了,还有意思吗”她很朴实的回答我“因为孩子喜欢玩水,我就喜欢看她玩,玩完一起去吃海鲜,比在家有意思多了”
一次快乐的旅行者一定是个能在旅途中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甚至忘记性别的人。旅行不是在田径场上比赛,看谁更高更快更强,而是在超市里购物,每个人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3 主动体验而不是走马观花
对小鹏书里写到的做泰国菜印象更深刻。他在清迈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泰国菜培训班,学做了六道菜。在这个培训班里有个美国女孩,她说她来清迈很多次了,每次都参加这个厨艺培训班,然后买一堆美国没有的调料,回去后给朋友们做大餐。
还有在清晨的海边上瑜伽课,在爱尔兰香浓河学飞钓,在巴厘岛黑礁石跳海等等。
主动体验,能更让自己融入到当地的风情文化中,日后回忆起来,会比一个个参观的景点要有意思的多。
其实除了旅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越来越重视“主动体验”。就拿我来说,周末约会不再喜欢只是吃饭看电影,喜欢去南锣鼓巷的小店里做陶艺,去五道营的“包子与饼饼家”画小猫,去西直门的diy蛋糕店做彩虹蛋糕,去自助画室随心画画……
主动参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接受,不过是在旅行还是日常生活中。
4 做记录并分享出去
其实旅行和读书一样,如果旅行不记录不写游记,就如同读书不写读书笔记一样,光靠眼睛记住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剩越少。
记得今年去厦门的时候,那里的游客每人手里拿一个盖章本,去到每一个小店都会盖个章,刚开始我也不亦乐乎的奔走于各个小店,一进店就开始寻找有没有章,盖完就赶紧找下一家。后来发现自己竟然认不出自己曾经去过的小店了。然后决定放慢脚步,在本子上除了盖章,也会简单的记录一下“我在这里吃了一份好吃的海蛎煎”“这个小店有我喜欢的花裙子”等等,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让我现在翻看时,那些画面立刻会浮现到我眼前,仿佛可以闻到那份海蛎煎的香味一样。
小鹏说“每次背包里最沉的就是书了,一般出门会带两本,再随看随买,最多一次回家时竟然发现从包里翻出8本书。还会带至少10支笔,分别放进背包的各个口袋,这就保证了只要我想写,总能在最近的位置找到笔。”
不管是旅途中记录自己的心情还是旅途后写游记,除了分享给别人经验之外,更多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清晰的回忆。
从图书馆借了小鹏的另外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希望他的书可以把我暂时带离喧嚣的生活。
旅游,旅行,度假。你在哪个层次呢?你的追求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