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猎场之旅

作者: 唐瞬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9:14 被阅读348次

    通过观看和研析《猎场》,我只想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如何透过众声喧哗,独自完成一部关于当代都市题材的电视剧的鉴赏和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

    01

    这次《猎场》之旅来到了终点站。

    我知道我码完这篇随笔之后,《猎场》剧赏系列的写作就应该彻底结束了——“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其实既理想又恰当的时间点,应该是大结局后的一个礼拜内。但因为我特别纠结,三番两次地逃避这件事,才将原本应该结束2017的事拖到了2018。

    即便是早早地定下决心,想为《猎场》全剧写一篇总评性质的长文,但真正坐下来,静心准备从头着手时,却又不知道从何写起。

    原来计划写一篇稍微带点专业色彩的评论,但又担心自己的影视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用;转而想围绕“郑秋冬”这个角色来写,又担心是旧话重提,陷入无聊透顶的重复,毕竟在之前的剧评中已经有数篇文章来剖析这个角色了。

    除此之外,我还担心自己写着写着,完全失控,像评论一部自己深爱的长篇那样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大而无当——因自己的偏爱,而对一部大众消费性质的电视剧过度解读、重度阐释,附会捎带过多杂七杂八的私货。

    图片来自网络

    02

    为此,我写了一封邮件给简友gio33,征求她的意见:

    “最近有点矛盾。一方面是想写《猎场》最后一篇的总评,但没想好的哪个角度来写,一个选择是解读‘郑秋冬’这个人物;一个选择是解读‘猎场’这部剧。如果是后者的话,我想从‘人物角色的平衡术’,‘故事冲突的内向化’,‘情境选择的写实性’,以此来诠释《猎场》是一部‘富有理想色彩的高度现实主义作品’。

    如果是前者的话,我想从‘凡人郑秋冬’、‘情人郑秋冬’、‘商人郑秋冬’以及‘圣人郑秋冬’四个维度来解读这个角色,以此来诠释《猎场》剧中塑造现代性、时代性、社会性主流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简友gio33是我这次《猎场》之旅的“全程陪伴”——陪着追剧、陪着点赞、陪着聊天、陪着鼓气,以至于很多次熬夜码字,全部动力来自于她的鼓励——在这个平行的世界里,能有她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并确切地肯定至少还有她愿意坚持看这些微不足道的文字,这或许就是村上春树先生所谓的“小确幸”吧。

    正因为如此,才在犹疑之际,第一时间想到请教于她。12月30日,gio33给我回了邮件——

    我个人觉得,郑秋冬相对来讲,会好写一些。而写《猎场》的现代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似乎题目有些过大,弄不好会写得很空。不过,你可以试试。

    她的意见让我直接放弃了那些看似美好其实很蠢的宏大主题,而另选了一个角度:简略地谈一谈我这段时间“回嚼”《猎场》时反复思考的几个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03

    大结局之后,严格来说,是在大结局的前两天,各路媒体对《猎场》的总评文章陆续发布后,我在一个礼拜内,陆续看了大概两万多字的评论。

    这些网评,有的写得高屋建瓴,笔调是斩钉截铁、盖棺定论式的;有的写得东挪西凑,但并不妨碍他们将吹捧的架势拉到摩天大楼那么高。

    看完这些文章,诸多感受归结一条:无论是撰社评的高手也好,还是码娱乐版的菜鸟也罢,他们大抵都没有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过《猎场》,他们的主观印象、客观评价都来自第二手、第三手资料,以及随机观看的片断、片花。

    说白了,在这个拷贝、粘贴、剪切的时代,写一篇几千字的评论文章,如果不需要独立原创,不需要深度思考,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或公众号来说,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通宵的事情。

    而我只想花多一点时间,再多一点时间,好好酝酿一番,原创一篇有点深度的东西,算是对自己热爱这部电视剧最后的交待。

    纠结期间,尽管没有动笔,但脑子一刻也没有闲着,它不停地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何剧中至始至终不提郑秋冬和罗伊人的父母、家庭?为什么剧中的关键性道具全都是国外的?为何剧中每一个主要角色导演都安排一个次要角色来平衡或反衬?为什么导演安排陈修风的父亲在剧中一言不发就去世了?

    为何结局一句也不提德聚仁合上市的事情?为什么每一个过场角色事后都没有再出现过?为何导演没有一个地方采用闪回或MV方式交待剧情?为什么在最后几集的医院里郑秋冬演得像一个蹩脚的演员?为何郑秋冬这个角色最终走向爱与勇气的灵魂救赎之路?这部电视剧究竟暗藏哪些深度启示?……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几乎是穷尽了百十个问题。脑子的“疑问集”越来越多,越来越混乱,企图从这种混乱中建立一个清晰而严谨的理性认知,好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图片来自网络

    04

    十七八岁、二十出头,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即便是对“猎场”全无概念、全无兴致,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点观看一下《猎场》,因为剧中大量的情感戏,对这些情窦初开的高中生、大学生来说,依然看点十足。

    为此,我锁定的第一问题:为何《猎场》谈‘一场恋爱’道路如此之艰、代价如此之大?”

    作为都市爱情剧的《猎场》,它涵盖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情感关系:

    ①纯真之爱——诸如郑秋冬与罗伊人的校园恋歌;②跨越之爱——诸如罗伊人与夏吉国的跨年龄、跨阶层之爱;③婚姻之爱——诸如曲闽京和谭絮夫妻之间的日常纠葛与情感困境;④出轨之爱——诸如陈修风和米娜的激情一夜;⑤报恩之爱——诸如罗伊人和于成飞之间的情感关系;⑥单恋之爱——诸如惠成功对贾衣玫的死缠烂打;⑦易碎之爱——诸如陈修风与葵黄的瓷婚;⑧破镜之爱——赵见蜓与蔡婉妤的有缘无份……

    作为剧中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几乎每一种男女情感关系都界定了一种爱情形式;作为观剧人,无论你是二十、三十,还是四十、五十,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情感投射,为此引发一腔共鸣——太多太多的滥情欲念假爱情之名大其大道,导致那些付之流水的真情意切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这些情感关系也隐射了郑秋冬与罗伊人一波三折的爱情经历。从头到尾,郑秋冬经历了四个爱情阶段:一是,与罗伊人的校园青春之恋;二是,与熊青春的欢喜冤家之恋;三是,与贾衣玫的职场办公室之恋;四是,与罗伊人失而复得的破镜重圆之恋。

    回看这四段恋情,细细思量一番,可以说第一段恋情,郑罗两人可以各自互为对方的“身体伴侣”,是源自“荷尔蒙”的过剩,最终的结局,是郑秋冬败给了“老谋深算”的师兄白力勤;而第二段恋情,郑熊两人作为情感上的失败者,为了抱团取暖、搭火过日子而相爱,造就了一对的“生活伴侣”,但因双方的“貌合神离”而分手。

    如果说前两段情感关系分别属于“身体伴侣”、“生活伴侣”,那么第三、四段情感关系可以归结为:“事业伴侣”和“灵魂伴侣”。

    郑贾之间的关系,相对之言要弱于郑熊之间的情感浓度,原因是,这里面夹杂了更多的利益,其爱情纯度前者要远远弱于后者。当然,既因为这种纯度,也因为郑贾他们在事业上“各怀鬼胎”“志趣不同”而导致分道扬镳。

    郑罗的复合是全剧的高潮。导演着重表达了他俩在灵魂境界上的高度合一,堪称“心同一体”,可谓为“灵魂伴侣”。

    原来我想就“灵魂伴侣”这一点,结合郑、罗在成长路上心理、精神、心灵的蜕变,以及荣格的著作《寻求灵魂的现代人》,来谈谈“精神领域”的对等对“幸福情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但当我看到美国记者帕梅拉·德鲁克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40岁以后明白的事》这篇文章之后,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她说——

     “没有灵魂伴侣这回事,我20多岁时,有人告诉我,每个人在世上都不止有一个灵魂伴侣,而是有30个。我告诉我同事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正努力和她们每个人睡觉。’”

    因此,我不再坚持对“灵魂伴侣”的着重阐释。

    前段时间,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现代都市60%以上的单身青年不愿意谈恋爱,他们认为谈“一场恋爱”的成本太高,就拿最终“抱得美人归”的郑秋冬来说,如果他没有JEEP,没有CEO头衔,没有“德仁”,他凭什么跟熊青春、贾衣玫、罗伊人谈一场又一场的恋爱?

    抛开叠加在主人公身上的重重光环,或许像郑秋冬一样,去历经有关身体、有关生活、有关事业、有关灵魂的不同恋情,比什么“JEEP”“CEO”更重要;或许像郑秋冬一样,勇敢去爱,勇敢去拥抱真爱,比什么“灵魂伴侣”要重要一百万倍——谁能保证这个世间有你看得上的灵魂之躯?

    图片来自网络

    05

    对于那些初涉职场的九五后,或正处于职业生涯上升势头的八零后,他们观看《猎场》,除了情感戏,更重要的一点,毫无疑问是:如何像《猎场》郑秋冬那样不断努力提高层次,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纵观郑秋冬十多年的职场升级之路,历经了:①倒爷-②个体户-③投机分子-④假冒博士生-⑤民营企业高管-⑥创业者-⑦外资企业高管-⑧私营老板-⑨CEO等不同阶段,他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层次,才最终成为“猎场精英”。

    相比这些显性的身份特征,我更关注他的心灵“蜕变”之旅:①建立自我-②迷失自我-③失去自我-④寻找自我-⑤重塑自我-⑥突破自我-⑦升华自我等不同阶段内心世界的自我演化自我迭代自我繁衍,最终成为“穿越黑暗,忠于内心,追寻真我”的“德仁”郑秋冬。

    纵览全剧,可以说导演姜伟借助《猎场》,通过对主人公郑秋冬的角色刻画、角色塑造及角色渲染,完成了对现代职场人士追求健全、纯正、慈悲人格的心理想象和心理塑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秋冬在人生经历,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射出每一个现代人的失意、纠结、焦虑、痛苦所在。

    导演为什么要塑造一个这样“出身平凡”但“心气极高”、“屡遭挫折”但“坚守内心”的人物角色?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在《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中所说:

    “我们的道德观念已经远远落在了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后面。现在的形势太危险了,人们心理上所承受的问题也太多了。在这种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最急迫的需要、最可信赖的东西就是现代人心理的塑造。”

    很多现代人将“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为一种理想和目标,一心一意在追求更好的汽车、更大的别墅、更多的存款, 却从来“为何而活”不闻不问。

    就像哲学家安·兰德在《源泉》一书中所谴责的那样,

    “特别有一种人,我瞧不起他们。他们寻求某种所谓的更高理想或者说‘普遍的目标’,却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悲叹说他们必须要‘找到自我’。在我们周围,你到处可以听到这种悲叹。这种悲叹好像是这个世纪公认的陈词滥调。在你打开的每一本书里,每一声喋喋不休的自白与忏悔里,似乎那是件值得忏悔的高尚事。我觉得那是最无耻的一件事。”

    还好,幸好。最终郑秋冬没有活成那种“世俗、老到,擅长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各种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中产阶层精英分子——这个时代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图片来自网络

    06

    跟朋友谈论这部电视剧时,我曾将它概括为一部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何如此形容《猎场》?我将原因归结为四点:其时代性;其现代性;其全球性以及其真实性。

    时代性

    《猎场》的人物和它所处的时代完美结合。

    故事主线时间设置为2005-2016年,这一期间所发生的很多社会真实事件,都被编剧巧妙地揉进了故事,成为故事发生的背景。

    其中包括师生恋、小三、传销、MBA、反腐风暴、一夜成名、艳照门、黑客、海归、金融危机、互联网崛起、大数据、全球化等等。

    这一点,在主角罗伊人身上的三段恋情也得到很好体现:一段可谓“师生恋”,一段好比“小三情”,一段疑似“艳照门”,尽管都是蜻蜓点水式交待,但观者肯定是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现代性

    相比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历史剧《北平无战事》这种传统电视剧的写实手法,《猎场》更具有现代性、先锋性。剧中,导演对重要角色内心层次、精神生活的刻画,非常合乎现代艺术创作的精神,尤其是全剧将人物、情节外在的冲突,转向人物内部的心理塑造、转向虚无幽冥的心灵王国,这对编剧和导演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心理层面的困境,千差万别,各具病症。

    这种现代性,正如荣格在《未发现的自我》著作中所说:

    “对心理、精神和心灵的关注,再多加强调也不为过。特别是在今天,对精神领域尤其值得倍加注意。因为,每个人都承认,未来的幸福或痛苦既不是由野生动物的攻击来决定,也不是由自然灾害引发而来,也不是由全球性的疾病和瘟疫,而是完完全全、而且独一无二的取决于人内心的精神变化”

    全球性

    《猎场》从第一集开始,到五十八集剧终,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道具,几乎都是全球化的文化产物,其中包括小说、电影、音乐,还有跨国企业、海归人才等。

    从日本小说的《挪威的森林》,到英国民歌《斯卡布罗集市》,再到美国好莱坞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人鬼情末了》、《七宗罪》、《廊桥遗梦》等,全球化文化符号充斥在剧中各处。

    因剧情需要,剧中所涉及的企业,也大多是跨国集团。无论是山谷集团、南国时创、盛煌集团,还是特慧专猎、法国地中海银行,它们都是全球化浪潮下的产物。

    而剧中的主次人物,从熊青春到凯文杨,从陈修风到赵见蜓,他们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出身处全球化浪潮下的鲜明特征。

    真实性

    作家阎连科在《发现小说》中曾将现实主义作品归结为“庸俗的真实”、“世相的真实”、“生命的真实”、“灵魂的真实”等四个方面,并为此断言,伟大的作品均离不开这四个维度的混杂、渗透、交融、聚合。

    纵观郑秋冬和罗伊人的成长经历,全剧中,既有“庸俗的真实”和“世相的真实”两个层面的刻画,也有“生命的真实”和“灵魂的真实”的塑造;既有来自生活底层的世相之美,也有挖掘内心世界的灵魂之美。

    你可以说郑秋冬和罗伊人是现实人物,也可以将形容为他们理想角色。但我们必须得承认,编剧和导演在创作《猎场》时,是“沿着生命真实”的路径,朝现实主义更为广阔、更为深厚的生命真实的方向探索和塑造——从北京到北海到杭州,现实、真实、写实,一路贯穿全剧。

    图片来自网络

    07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多义性。

    从职场术语来看,“猎场”的含义非常明确;从语言学的根源来讲,“猎场”又有另一番释义;如果从修辞学延展来看,“猎场”又可以视作为一则隐喻——这种“多义性”、“不确定性”,非常符合后现代性。

    那么,为何要将《猎场》延伸为一则深邃精彩的隐喻?

    从“郑秋冬-罗伊人-贾衣玫”的猎场关系谱来看,在情感方面,他们既是彼此的“猎物”,又是彼此的“猎手”。

    贾衣玫,想通过猎取郑秋冬这个“中产精英阶层”,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郑秋冬,想通过猎取贾衣玫,来填补自身的情感空缺,最终因为“心”而彼此“逃猎”。

    当然,郑罗之间跨越十年的恋情,其实质也是一场“猎心”之旅——从“心之所系”到“心同一体”的过程 。

    从“袁昆-米娜-陈修风”的猎场关系谱来看,袁昆是“猎头”,“米娜”和“陈修风”都是他们的“猎物”,他通过花言巧语,让米娜鬼迷心窍,心甘情愿成为他的棋子;对陈修风来说,米娜又是“猎头”,她想猎取陈修风的“痴心”,尽管是她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对米娜来说,陈修风又何尝不是“猎手”,他凭借的才华、长相、地位、金钱,让米娜为他“春心荡漾”。

    总而言之,从隐喻的层面来讲,现代都市人每一个人都身处丛林,每一个人都是“猎手”,随时随地面临着“被猎”和“猎头”。

    高层级的猎手,他们在猎心,猎取人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层级的猎手,他们在猎人,相恋的人、共事的人、志趣相投的人;低层级的猎手,他们在猎物,阿堵物以及一切能用阿堵物换取的事物。

    从“猎手-猎物-猎人-猎心”这四个层级链来解释“猎场”,将我们自身的处境置身其中,你或许会发现,此时此刻的你,究竟想“猎取”什么?究竟又在“逃猎”什么?

    套用流行的句式概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座猎场。

    图片来自网络

    08

    以上四个小问题,也可以归结为郑秋冬之于情感、之于职场、之于时代、之于角色等四个维度的再次追问。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第一问是为00后,第二问是为90后,第三问是为80后,第四问是为70后的剧迷而设,希望不同年龄层的剧迷,都能从《猎场》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从评论的角度来看,《猎场》无论是作为一部情感剧、职场剧、写实剧,还是作为一部带有浓厚人文色彩,且兼具叙事内涵的当代题材电视作品,它具有影响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它能深入心扉,触及生命的真实和灵魂的真实,对每一个现代人来说,它都有“照妖镜”的魔力。

    从个人观感来说,在21世纪现代社会中,郑秋冬的这个角色的成长经历,心灵蜕变历程,以及他较为复杂的恋爱史,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图片来自网络

    09

    最后还有一问。

    此前的剧集评论文发布后,有朋友问过我:“那么多人在吐槽这部电影,为何你偏偏不批评它?”

    我也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原因有三。一是,真正的批评,无论是从技术解析、还是美学鉴赏的角度,写作的难度远远大于点赞;二是,如果不具备批评的知识,即便有真诚的批评态度,也难免被别人视其为“博眼球”或“蹭热点”。

    三是,我在《伍迪·艾伦谈话录》里吸取了一个十分有用的经验:“在才华横溢的人面前,我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催眠。” 这是我极为敬畏的大导演伍迪·艾伦在谈到他与自己的偶像英格玛·伯格曼和阿瑟·米勒相处时所采处的态度。于我而言,在姜伟这位导演这里,第一任务,当然也是学习。批评?那是影视评论家的份内事。

    此外,我喜爱的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他曾在小说《时代的喧嚣》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年轻人不该拥有一种满腹嘲讽的性格。在那个年龄、讽刺会阻碍成长,抑制想象力。最好是以愉悦的心灵和开放的态度开启生活,保持乐观,对所有人和所有事都坦诚以待。”

    与满腹嘲讽相比,我更愿意温柔敦厚,更愿意坦诚以待——

    通过观看和研析《猎场》,我只想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和那些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们一个观点:如何透过众声喧哗,独自完成一部关于当代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的鉴赏和思考,并从种观看中获得自己的审美认知。

    我想,通过这次持续写作,我做到了,尽管做得并不完美。

    图片来自网络

    10

    2017年10月,歌手朴树在表达他完成新唱片《猎户星座》时的感受,说了如此一段话——

    “我还在等待那种满足感,然而它一直没有来。这让我明白,其实我根本不愿录完这张唱片。梦有时不必实现。当它成为现实,便失去了所有的可能。”

    ——摘自《Lens视觉》 杂志第013期

    以前我或许不懂得这种感受。但现在,我想我有些许明白。

    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写完这篇关于《猎场》的最后一章。三次下笔,三次搁置。我反复告诉自己:我还没有准备好……只有准备得万无一失,我可以写出一篇比之前的好几倍的文章……只要我愿意沉淀,再沉淀,我就可以写出比所有关于《猎场》的评论都要好的东西。

    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

    准备妥当也好,万无一失也好,沉淀再沉淀也好,写出好几倍的文章也好,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根本不愿写完这篇文章——“当它成为现实,便失去了所有的可能”——此时此刻起,我便失去了它——我的猎场之旅。


    【Written by : 唐  瞬  2018.1.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9467c729d2fb:唐老師,您好,至今仍不斷觀看猎場和細讀您的解讀 ,多謝您的帶引, 每次看完讀完,都有不同的領悟。 喜歡猎場、更喜歡鄭秋冬和羅伊人。最愛他倆的兩段對戲,一是秋冬是被敲詐求助伊人,二是秋冬離京前伊人問他能否收回駡她的說話。但對在監獄鍾准蘭見秋冬和秋冬為師父辨事後交待的兩場演出亦很難忘。胡歌每個階段的造型和他的演譯都是前所未見的精彩,得用心的演員,真不明白仍有人質疑他的演技。菅紉姿很有氣質,年青演員也算到位。之前很愛梅長蘇,如今移情鄭秋冬,但喜歡胡歌就不曾改變:relaxed:
        9467c729d2fb:@唐瞬 猎場真是一部很難得的電視劇,劇情是出人意表,尤其前十集和猎取曲閔京的過程(雖然有說刪剪很多),但真的很精彩,至今都不斷重溫,依然不捨秋冬和伊人,演得太好了:relaxed:
        唐瞬:@toniaip 被敲诈那段确实是很精彩的。伊人带钱来,他对她诉苦,没想到她反而将了他一军,告诉他自己最低落的时刻,那一幕真是很欣慰导演有如此的安排呀。
      • 我是狮子:剧会有续的不?
      • 南乔北笙:写的好,我都被感动,我能加你微信吗?
        唐瞬:由衷感谢。
      • 363ab0e49b40:一直追着楼主的文章看完了整剧,谢谢楼主坚持不辍,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把这部江伟导演的大剧展现得通通透透。

        这部剧对男主角郑秋冬刻画得非常成功,虽然最后的人性升华段落剧情有些狗血,但瑕不掩瑜,把一个现实化的理想主义男人形象完整地呈现出来,极具正能量,同时又非常接地气,对当下混迹职场又小有成就的大多数中产阶层来说是非常好的榜样!

        这里我想说几句女主角罗伊人。我是在B站上看完的全剧。我不太了解B站的观众层次或年龄段,或许是年轻的缘故?弹幕的很多内容是骂罗伊人的,主要是嫌弃她的三段感情经历,认为她水性杨花,有点滥情。这一点我不知道楼主怎么看?

        我很喜欢罗伊人这个角色。她不完美,但是很坚强,也足够聪明,尤其情商非常高。从她处理夏吉国的案件能全身而退,到他帮助郑秋冬在曲闽京那里找回颜面从而扭转败局,再到她应对和山谷集团董事长孟自静的私人关系等多方面来看,在职场上她是个情商极高的人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看她处理的几段感情,对老白不离不弃,对小丑仁至义尽,对郑秋冬更是有情有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有求必应,在郑秋冬最艰难的时刻,都是她两肋插刀倾情相助。要我说有缺点的话,倒是她对夏吉国缺乏点交代……

        是不是女人情感生活丰富了就是错呢?郑秋冬同样有三段恋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现代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了,年轻人居多的B站竟然那么多骂女主的,感觉真是不可思议,所以特意来为罗伊人鸣不平!

        话题扯的有点远,楼主勿怪。

        楼主功德圆满,在此恭贺!期待下一期追剧系列上线:smile:
        唐瞬:其一,关于罗伊人,在之前的文章中好像有两期是专门谈他的。这里补充一点,从导演选演员的角度来说,罗伊人是那种偶像气质,甚至带有部分性幻想性质的女角,这也是相对于生活感强的熊青春、职场感浓的贾衣玫能从头贯彻到剧尾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年轻的男性受众来说,选一个大众情人当女主是第一法则,毕竟这不是一部纯生活剧;此外,从编剧的角度来看,她的三段情,与郑秋冬的情感经历几乎是对等的,平行的,这也是合乎时代特征的———21世纪男女几乎是一个平权时代,性开放的时代——别再用老观念来看现代女性了;其二,其实你对罗伊人概括蛮到位的,罗伊人是郑秋冬一面镜子,郑秋冬也是罗伊人的一面镜子,你觉悟出罗伊人喜欢什么,就大概能明白郑秋冬是什么样的人,你感受到郑秋冬的内心,你也就能体会罗伊人的情感世界;其三,如果有可能的话,精力能够兼顾得到的话,我准备写一部近期追的韩剧。
      • 古月八天女子:终于等到了您的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认同您的观点。谢谢作者带着我一点一点看懂《猎场》
        批评《猎场》的很多很多,可是我觉得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起梅长苏,我更爱郑秋冬。
        古月八天女子:@唐瞬 喜欢胡歌,喜欢这剧,喜欢你的文,所以惦记。
        唐瞬:@浅月流霜 难得还有人惦记着它。
        唐瞬:@浅月流霜 算是有始有终吧。总算是可以恰当地结束了。
      • 乐之读:没看过这部电视剧,实在遗憾
        唐瞬:@乐之读 不遗憾,不遗憾,都是些世俗乐子
      • 蚂蚁的木屋:​我想酝酿一会儿才发表有内容的评论, ​
        才不亵渎这篇用心费脑写出来的文章, ​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 ​
        细细地​品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
        唐大通过认识​内在的自己,秋天硕果累累, ​
        达到内心与外表的一致性愉悦。 ​
        我们不知道在这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能做的是,向有开放心态的唐大们学习。​
        👍👏😀
        唐瞬:@蚂蚁的木屋 谢谢蚂蚁兄弟!
      • gio33:特别赞同。这确实是“一部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并没有讲述一个小人物如何登上了事业的巅峰。而是在讲一个普通人,怎样在纷乱的职场和世界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并且完成心灵的救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这一面来说,这部反映现实的电视剧很“理想化”。也正因为这种理想化,才让它很迷人。
        唐瞬:@gio33 朋友推荐了一部新剧,叫《机智的监狱生活》,昨天看了一集,今天准备再看一集,感觉还不错。
        gio33:@唐瞬 所以你看,一部电视剧,也不好分析着呢
        唐瞬:@gio33 我也拿捏不准呀。
      • gio33:夸你的话就不多说了啊。“①建立自我-②迷失自我-③失去自我-④寻找自我-⑤重塑自我-⑥突破自我-⑦升华自我”这里,你没打算用萨义德写过的关于epic的分析来想想么?
        gio33:@唐瞬 嗯嗯,是挺难的啊。我也就是说说:smile:
        唐瞬:@gio33 不敢呀,还没有完全吃透萨义德。
      • 唐瞬:终于要彻底结束了。
        唐瞬:@gio33 谢谢您的打赏。有心啦!!
        gio33:@唐瞬 有个事很烦,好像不能打赏了

      本文标题:后记:猎场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xh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