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纪念约翰_纳什

作者: sinken | 来源:发表于2015-05-25 21:49 被阅读938次

    一位伟人离去,我怀着自己的悲痛写下这片文章。

    我所要讲述的是,一件更令我悲痛的事情,也正是这件事,激起我想要写下这篇文章,宁可搁浅自己的长文系列,我所要讨论的是,很严肃的事。

    今日早上,同桌拿出手机 ,真巧是消息发出的那一会儿,她指着屏幕上微博所发来的推送“美国著名诺奖得主纳什车祸身亡,其曾是著名奥斯卡电影《美丽心灵》的故事原型”,自幼便对理科产生厌恶的同桌很丧心病狂的问了我一句“开心么?”

    我的脸色变得铁青,一言不发,我没有尝试去指责她对前辈的不敬,满满的嘲讽在一句“开心么?”之中,我从来不将对别人的不满发泄在教育别人的不好之中。一是为了保持人际关系,二是觉得自己无义务教育他人。但这次,我虽忍了下来,但早已对其充满冷漠与厌恶。

    昨天还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阐述现在时代中过快发展导致部分人的不合群,今天便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我反复确认了自己所看见的消息,很遗憾,在我看来,这不应该是前辈所应该得到善终。

    让纳什名声大噪的不是他年纪轻轻便被获得博士学位,不是他94年夺得诺奖,只是一步过分夸大事实的伪纪录片,一个半虚拟半实际的奥斯卡电影。

    让我们很是悲哀的是,纳什的名声都建立在电影的造势上,很多人了解他全是通过此片,人们没有看见那个数学天才,影片让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数学疯子,符合所有人心中所想的数学家形象,古怪,变态,人格分裂。

    我不是在贬低此片的价值,我只是对这种影片定型了我们对伟人本身的影响,好比模仿游戏中的图灵,此片也是改写了部分历史,使影片的主题更突出,更有艺术价值,而这所带来的是对伟人的形象改写。当人们想到图灵,只会淡淡的说一句,“哦,是那个英国基佬啊。”

    我很悲哀现在的情况,真正的纳什无人问津,问起他,我们只会拿出百科中的内容,被过分夸大的博弈论贡献,和被忽略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以及在代数上的造诣,都不会被世人所知。

    我发起了疑问,拥有如此之高学术成就,仍然是无人问津,中国人只知道陈景润,华罗庚,国外只知道亚里士多德,伽里略。伟人的离世,只能是化为一篇报道,唤起一部分记忆后,便从此消失。

    我也许想的太复杂了,学术本不是为了追求名利,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来贡献,而我们只能慢慢的推动生产力,我觉得他们配的上更好的,但却无人得知。

    困了,本来心中想了好多,取无法一一叙述,我想讨论为什么会有同桌那样的人,也想知道做学术为什么没有留名青史,纳什碌碌终身,换来一个圆满的人生,虽不是善终,但也终得所需。

    我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伟人离去,我们渐渐忘记了走远的他们,只留下一生的奉献,然后默默无闻的退出历史舞台。

    再一次哀悼,为伟人送行。(至少,我还会记得前辈。)

    5.25.2015.

    p.s.这是一位今午在知乎上看到的评价。

    “去年石溪开会,纳什也在。他去主题报告,也去panel, 间中休息时也排队取点心。主题报告长,他也不知不觉要瞌睡。

    纳什的身形不显眼。但是远远的你就能认出他来。也许是因为几天他都穿着那条太宽大的墨绿颜色西装短裤。多少次,他在桌子边坐下,那旁的几个人问候他,然后纷纷心照不宣地,若有所思地起身走了。纳什就一个人坐在那里,圆桌不成比例的大。他徐徐地从翻了毛边的公文包里摸索出蓝色封面的大会议程,徐徐地翻页,徐徐地读,又徐徐地放回包里。他周围的空气似乎也迟滞, 但也有些肃杀。人们路过他,脚步会慢,会点下头,又会快步离去。不见有人为他停下,不见有人坐在他的身边。蓝色封面的大会议程像是他的精神家园,每次纳什落单时就徐徐地再行一遍那摸索,翻读,又放回的礼仪。

    我路过他时,也慢下脚步,也点头致意。我也像与会的所有人一样是在纳什六十多年前种下的祖荫里讨生活。我没有和他说话。大概是因为我不知道讲什么,也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某种矫揉,有某种尴尬。Sebastian后来在从石溪去纽约的火车上说,纳什走进人里,似乎在乞求有人能匀给他三言两语。这难道不是飞蛾扑火一样扑向理想中语言的温暖?他走近了你,你会看见他的纽巴伦运动鞋也翻了毛边。

    大家在主会场看世界杯里阿根廷赛荷兰。纳什一人坐在前排。我坐在他斜身后。他坐在那里,专注地看那个播比赛的荧幕。但你不知道他的心想在哪里,因为他好像对进球,对比赛,都不以为意。比赛结束,阿根廷点球过关。周围人纷纷起身,他还坐在那里,他似乎有些茫然。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纳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人问津—纪念约翰_纳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ol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