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海棠依旧

作者: 梓青彦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21:58 被阅读86次
    斯人已逝 海棠依旧

    西花厅的海棠花依旧一年一度地盛开着,传递着温暖,可那个赏花之人已经离开了42年之久了。再也没有那个人的音容笑貌,没有那个人早出晚归时看一眼院子里盛开的海棠,然后笑着说“因为它很温暖”,也没有他俩一起赏花时吟诵的东坡的那首,“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终于把《海棠依旧》的41集看完,之所以用了“终于”二字是因为我一直害怕看那一幕,当年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曾经让我泪目,我害怕看到那一幕的场景。小时候其他的记得不甚清楚,确唯有这篇课文让我难忘至今,也是由此喜欢上了他。

    只是,当年的十里长街,现在已是另一番模样。若他尚在,定然欣喜。

    1.8号看到的微博文,那条“这盛世,可否如你所愿” 让我情不自禁红了眼眶。于内心深处,我不喜欢这一天。可我又忍不住想,如果他仍在,他会看到的。

    只是,关于他的所有追忆,我仅仅能够从与他有关的书和影视作品还有纪念馆中得知。他选择的是将骨灰洒向祖国大地,连个让后人缅怀之地都没有。与他有关的城市,也曾去过天津和广州,三年前就曾在周邓纪念馆仔仔细细地感受了一番,今年也曾经在沙面发现了他的相关痕迹,改天或许可以去黄埔军校旧址看看。

    幼年时对他的记忆,就是老师说的十几岁时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时还不知道这九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但“立志”二字却开始懵懂。

    等到稍微长大些,听老师闲聊时说起他是“民国四大美男子”,我特意去找了与他有关的资料。那时的我,在看到他和邓颖超1925年广州完婚时的照片时,还感叹过,“他妻子长得不怎么好看”。

    斯人已逝 海棠依旧

    再年长些,渐渐得知他俩的结合是必然的,志趣相投,拥有共同的理想,他理解她,她也理解他。总觉得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就这样了吧,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彼此为着各自的梦想而奋斗,但革命情怀总是凌驾于个人情感之上。

    的确,《海棠依旧》里的他们就是这样,他们的身份,注定了做不了一对普通的夫妻。他是一国总理,心系天下,连生命都不属于自己。看着他那么忙碌,生病也抽不出时间去医院检查,检查出膀胱癌后还抱病工作,会见外宾,起草第四个五年计划,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他疼得浑身冒汗还得咬牙撑着……那一刻,我仿佛懂了,有些身份,注定不能享常人之福。她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志同道合之人,是他最亲密的爱人,又是友人,她比谁都没有资格去劝他停下来,所以她只能默默地陪伴他左右,陪他抗击病魔,陪他走到生命尽头。

    1976.01.08,这一天,她陪着他,共同唱起《国际歌》,过往云烟如同老旧的电影一样,无声无息地从眼前划过,他闭上了眼睛。短短的几秒,泪水自动滑落,我已经忘了看这剧是第几次流泪了。只是,这一次流泪,我以为悲伤会大于一切。可事实上,难过不可避免,但更多的是释然,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他太累了,兢兢业业工作了27年,党政军都靠他一人抓起,身体透支太厉害,就连生病都不敢随便去医院。

    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可他真的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才会有弟弟周同宇最初的不理解,可当他被关的那几年,从报纸上看到的关于哥哥的一切他觉悟了。

    关于文革,其实我心里很讨厌这段历史,但偏偏记得很清楚。那是一段黑暗的十年,民不聊生的十年,最重要的是,它随随便便就把当年的革命家赶下来,“批林批孔”,刘少奇的冤案,曾经历史上的那些让我厌恶痛绝。所幸,这剧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描述那场浩劫,也没有出现张春桥江青四人帮,只是用简单的语言一笔带过。

    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文革这场十年浩劫,或许他可以活得长些,不用那么急着赴马克思的约。或许,他有时间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不用把所有责任揽自己身上,只为保别人。

    最后那一幕,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小学课本上的文章重合起来,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说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及万隆会议上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等等情节仿佛课本重现,又仿佛透过那些黑白影像,我看到了过去。

    当邓颖超站在院子里,说着“我在这个院子里头又住了12年”时,那一刻,我想她应该是又想起他了吧。曾经两人一起赏花的场景再次重现,可是现在看花的人变成了一人。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人已逝 海棠依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dl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