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湖中算命行当流传着一句话:腥加尖,赛神仙。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先生写了本《江湖丛谈》,详细地谈到了这一点。
书中说,江湖术士靠把握人情世故,通过察言观色,套出他人真情,功夫在算命卜卦书籍之外。全靠运用这类“技巧”的,江湖术语叫做玩“腥”的。和玩“腥”的相反的,叫做玩“尖”的,他们这种人熟读相书、卜筮等书,文学丰富,术理精通,但对于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是不通的,比书呆子还书呆子。
玩尖的,坐在卦摊的后边拉不下面子,死鱼不张嘴,等主道候客,又不会吊人胃口,不会送来迎往的寒暄,又不会要钱,成天在卦摊后边坐着发愣,被戏称为“傻念书的”的。他只知学理,不知挣钱的诀窍,要想挣钱那是相当地难。
一“腥”到底的,因为毕竟不懂相关的典籍,只以了赚钱为目的,“占了卦不灵验,沙锅砸蒜,一下子算完,绝不能有回头主顾”,也是所赚有限,不能长久。
最好的情况,乃是“腥加尖,赛神仙”。既有专业知识,也有表达技巧,但不忽悠,可称之为又红又专。
细想起来,不但江湖算命、测字用得着这一点,但凡营销、管理、艺术等方面上也完全用得着这一点。人同此心,理同此理,从古到今,这样的人就是热得烫手的人才。
换个角度来说;
任何事情的发心最重要,因为算命这个行当,我认为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服务产品,不是生产个椅子,好不好用坐一下就知道,且有没有副作用,也很好辨识。
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道,也是佛家说的因果。
如果有某个成体系的服务产品,里面的潜在以盈利为首要目的,那这个东西不会长久,只是一时,因为人做事一旦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就会急功近利,而作为玄学这一个精神层面的系统,是需要个人的耐心学习和修为沉淀的,一急,产品就会有bug,精神产品有bug,带来的伤害可大可小,如果运气好的话,服务过程中附带而来的问题、瑕疵没暴雷的话,那或者说能满足一时的商业收入,但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没彻底给别人解决问题或者甚至带来副作用,很难说,这应该不能是我们想发生的。
而如果再提升一个层面,基于善念发心,为人们的某个方向的问题作出较佳的解决方案服务,以帮助众生为目标,这是事业是可以长存的,而长存的背后是蕴含着它是符合道的,没大瑕疵的,没副作用的,而只要符合道,收入相关的,自然而然会随着而来,而且只会来得更多,这才是对人对自己好的更好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