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篇文章《潘沈涵:中职生一样可以“阳光灿烂”》,他虽然是一名中职生,却比我们很多人都强,至少在他的专业方面,他站在了世界的做高端。在前不久闭幕的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成为中国年龄最小、身高最高的一名“世界冠军”。他的故事在告诉我们:你的位置,并不能决定你的高度。
前几天一个学妹,告诉我,她被太原科技大学大学的研究生录取了。回头想想,我俩的考研经历是如此相似。去年,我考的是北师大,复试被刷,无奈本科学校出身不太好,只能调剂到大西北。可想而知,心里的落差有多大。自己辛辛苦苦半年的时间,却还是来到了自己不曾想要来过的地方。
虽然不曾想过,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处于这个尴尬的年龄,已经不允许自己再一次的考研,再去“耽误”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的时间过去,自己也不能非常有把握地就可以上名校。比如我的一位本科同学,第一年,考北大的社会学,没考上,第二年,经过自己的努力,终圆梦北大。通过她发朋友圈,我才知道了北大的英文缩写是“PKU”。但是身边更多的还是二战后的失利,被迫调剂到自己不曾想要去的学校,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气奋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豪言壮语。
我一定要考上社科院;
我一定要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我一定要上中山大学……
这些声音,都在自己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销声匿迹。
但是,我要说的是:你的位置,并不能决定你的高度。
去年,我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大西北。对这个在山上的大学,心里面多多少少有着抵触。经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后,我发觉这里的老师水平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顿时就失去了上课的兴趣,甚至乎,都研究生阶段了,有的老师还在读课本,按照课本上的字一字一句的读……
后来,我认识到研究生必须做研究生的事。即便我是专硕,我也要把自己的学术水平提上去。但是,靠什么刺激自己去学习理论呢?学长告诉我,参加学术会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我了解到有一个会议非常好“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非常符合我的想法。
因为社会治理这个话题非常热,而我从2017年2月份开始就一直在一家社工机构实习加兼职,积累了不少的实务经验。其实这就像是一个“容器”,里面装满了经验,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理论,输送出来。而这个会议的出现,恰恰是给了我一剂兴奋药,让我想把这些经验变成理论。于是,就开始了我的论文之路。查资料,完善,再查资料,再完善……
去广州参加会议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次具有非常收获的旅行。在会上,至少看到了很多课本上的人物,聆听了他们的学术观点,增长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因为,西北比较偏,很多在社会工作专业上领头的学者不会出现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机会确实难得。从广州回来,我把自己拍的照片整理成文字,以便于自己观看。这次会议,真正地领略到大家的风采,百家的争鸣。学者就是学者,自身携带的气质就能吸引你。
笔者是河北人,而西北地区比东部,按照地球自转的原理,要晚一个小时的时差。况且两校办学,导致了上午9点才开始上课,这样无形间就增加了自己在床上睡觉的时间,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变懒了。想当初自己考研的时候,几乎都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然后开始新一天的计划。上了研究生才知道,什么是“烟酒僧”,笔者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僧”还是体会颇深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研究生,但是却可以代表一半的研究生。
学习是需要氛围的,研究生的课很少,就像这半年,所有的课程加起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那么,一周七天呢,剩下的六天呢?显然在寝室,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学业学好的。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至少学习的氛围是存在的,让你有学习的欲望。
这么多的空闲时间,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做。笔者参加了学校的学术年会,申请了学校的科研创新项目,已经立项。并并运行了自己的公众号。并为了运行好公众号,专门报班学习各种写作技巧。总之,不能让自己的时光空度。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路,都是自己的选择。笔者并没有什么特别励志的案例摆出来,仅仅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想本科期间,发过传单、做过服务员、做过话务员、住过地下室……但是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教师资格证,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这些都是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如果你想的是自己的学校的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放弃了自己高考的努力,丢掉了属于自己的荣誉,那么,你将永远落后于人。即便是你上了名校,也不会有大的作为。因为你已经没有了一颗奋斗的心,一颗向上的心。
我们都知道“顶端优势”,当你成为“顶端”的时候,更多的资源就会向你倾斜,那么你将获得无数的支持,去完成你曾经想要的梦想。或许你认为当“鸡头”不好,但是你要知道,你已经无法成为“凤尾”,何不去考虑当一下“鸡头”呢?也许你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
你的位置,并不能决定你的高度。真正决定你高度的是你的努力,你的奋斗。不要因为自己的位置而贬低自己,任何努力都是值得尊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