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最近才知道那是没有长大。别人说我没有长大时,是在讽刺我幼稚,而我却以为自己很天真。不是有个性,而是未长大!
咨询过程中,经常听到父母说孩子“很有个性”。当然,我就得具体化地问问“很有个性”到底有哪些表现。得到的回答让我失望——孩子的表现不是“很有个性”而是远远滞后于自己年龄的幼稚!
昨天接待了一位因丈夫出轨而寻死觅活的女性,竟然也觉得自己的丈夫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我没客气,直接告诉她:你丈夫还没有长大!
专业人员知道,我此时所运用的心理学技术就叫面质。
其实,我们永远无法通过行为本身来判断一个人是很有个性还是没有长大,我们需要判盯着的是这个人做出这种行为的场合——要看是谁在做,在什么环境下做。
这是?您判断一下!一个伟人如果晨起不刷牙、生活不拘小节就是很有个性的表现,而像你我这样的人也这样做就只能说明还没有长大。而在一个需要活跃气氛的晚会上,多数人都胆战心惊生怕表演出现差错时,那个敢于在出错后依然对着观众撒娇卖萌的演员就很有个性。
从理论上讲,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定是个很成熟的人,“无论外边风云如何变幻,我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方而外圆”。这种人不对立、不抵触,但一定不会人云亦云,更不可能随波逐流。
没有长大的人则不同,他们“内方且外方”:心中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行为上也会去做。这真就像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口无遮拦、行动随便。原因很简单,这种人除了少数的病态外,多数是因为被骄纵长大而没有遭受过挫折,也就不相信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成熟只能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心理医生不能空玩文字游戏,而必须拿出可以操作的方法。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很有个性”还是“没有长大”?
我觉得可以尝试着秉持如下原则: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个性,恰恰说明你还没有长大;对于那些言必称自己很有个性或者追求所谓个性的人,我们应该立马给出TA还没有长大的诊断。道理很简单,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正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个性,就不再去追求所谓的个性了——TA所追求的就是共性。毕竟所有的共性都寓于TA的个性当中,而TA的个性只是体现并丰富着共性而已。
如果再不明白,是因为你当年背了那么多的马列哲学却只是为了考试而没有理解。让我们一起重温: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最后想补充的是,把很有个性的人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当时过境迁,不成熟的一面也会凸显。比如1950年,梁思成上书中央,建议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在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建立一个新的北京行政中心。可得到的回应却是:“有那么一个教授,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定价值可言!”
现在看来,这种回应就是还没有长大的表现。
以上涂鸦摘自我的这本拙作。
网友评论
有的人在事业上如鱼得水,家庭生活却一踏糊涂;有的人改变物质世界的能力很强,却不擅长处理情感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尚待发展成熟的部分,只要功课没有做完,生活就会一再给我们脸色看,提醒我们继续完善。
从这个角度讲,成年不等于成人,成人是终其一生的漫长过程,而成熟永远是相对的,终止成长则是可悲了。
在心理心灵领域,最高级和最原初的状态往往容易混淆,老子讲的“复归于婴儿”,并非让我们回归到婴儿的无意识状态,而是拥有婴儿般纯净的品质,那是穿越世事复杂,仍能保留的赤子之心。
真正的个性,基础也是充分的自知自觉,虽经生活磨练,仍能保有生命热情,勇于展现自我的一种风范,是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反复建构仍能保留的个人特质。
个性不是特意追求而来,而是生命成长成熟结出的自然果实。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
去自去耳,吾何阙而追.
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把很有个性的人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当时过境迁,不成熟的一面也会凸显”,那受时代局限的不成熟能够避免吗?
我不喜欢你的个性,但是我愿意欣赏你的与众不同。只要你在人群中活得舒适。
有个性的人也不懈在人前标榜自己的个性。
当人千回百转,兜兜转转,历经人生种种后,
再回归平淡,
才有资格说自己安于平淡,
才能以超然的姿态,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
从另一个理论上讲:每个人天生就是各不相同、独一无二的。站在这个角度:人与人最大的共性就是都很个性!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才能有勇气表达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现实中那些刻意表现的随大流的人,看上去不个性的同时,其实还不能面对自己,共性他也没有。那些刻意表现的标新立异的人,其实只是表达了渴望关注的心理需求,人格还不完善。因此,个性共性的讨论,要在对方是个人格完善的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只能说,他们都还没定性。
突然发现,很多时候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怎么样,反而是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孩子反而显得比较正常。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