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家公司有很多种方式,通过网上的信息,客户和用户群体,或者亲自体验产品,都是了解的渠道。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接触公司的人,尤其是创始团队成员,如何在沟通的短暂时间,建立和对方的连接,挖掘到关键的信息,判断公司发展的阶段和未来的前景,也是非常考验归纳和判断力。我和一家公司的创始团队Jane深入交流,问了她三个问题,对公司形成了较直观的感觉。
人才布局处在什么阶段?
Jane所在的公司是垂直类的互联网公司,公司是2B的业务,由两个公司整合而来,几年前的合并催生出行业排名第一的独角兽公司。合并初期依然保持两套班子,做优势探索,人才做了一些升级,相当于2.0版本。
战略上选择了温和的方式,当业务走过了人海战术的阶段,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才开始做组织融合。对优势项目重点关注,对长线布局、收效甚微的项目关停并转,人员大量精简,从7000人优化到3000人,人员缩减50%,但业务增速比之前还快,人效提升显著,战略选择得到了数据的验证。
目前运营、业务、技术各三分之一,是偏运营驱动的公司,未来期望转向运营和技术驱动,把目标聚焦在用户,帮助用户更快地满足需要。虽然做了很好的精简,但对于公司而言只是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进一步发展需要人才升级到3.0版本。
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谈到企业文化,我们有两个共识,一个是职场价值观形成的最好阶段是20-30岁,另一个是企业文化是始创人风格和性格的映射。
在这两个共识基础上,她谈到公司的文化。第一个特点是比较开放的,组织激发的文化与阿里有些像,她在阿里奋斗了10年,早期团队也是中供系的,阿里文化在这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第二个特点是个比较理性和包容的文化,是纯粹简单的结果导向,CEO是运营出身,对数据敏感,偏理性。她说:“以员工背调为例,我们从不依靠猎头做的背调,我们会自己做,对于反馈的信息会理性地分析,更关注候选人的短板是不是我们在意的点,要看候选人在岗位上的弹性度,试错,包括可以承受的空间。”
如何看待HR的价值?
Jane是企业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是业务出身,后来转做HR,为组织找到合格、合适、合时的人选,支撑组织未来的发展。她不无感慨地说,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每天面对四处救火的境况就特别抓狂。
业务导向的HR就像组织的空气,是组织呼吸必须的,当空气稀薄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多么宝贵。HR大多时候是低调的,但是该在舞台中央的时候一定要闪亮。听了这番话可以感受到她对于组织的发展充满了责任感。
一家优秀公司需要形成强大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并不是个体能力的简单集合,而是要有足够的空间给予人才成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成就组织和个体,Jane用她自己的成长诠释着人才和组织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