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了我什么?

作者: 池塘水绿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23:26 被阅读0次
    父母给了我什么?

    昨天上生涯规划课,又轮到我上台讲PPT,老师评价:人看着小小的,气场很强大。

    这次的评价和过去很多人对我的评价相似,都提到了“气场”。我在想,“气场”这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我的特质呢?犹记得五岁进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每一学期的成绩单上,老师评语的第一句话一定是:“你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儿……”,最后寄语总是:“希望今后的你能活泼开朗一些,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老师换了许多,但评语却跟约好了似的惊人一致,这样的我,与“气场”没有半毛钱关系吧?

    关于“气场”,我很感激之前在教育机构上课的经历。那个时候,每周都要面对学生讲课,与家长沟通、参与组内课程培训、开家长会等等。每一次我的内心都是崩溃的,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只能不断地暗示自己:“豁出去了,死就死吧!可以丢人,绝不能输了上场的勇气!”

    因为这句话,我成了多少人的笑谈,我知道却假装不知道。

    那个时候,第一次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就没出过小县城的我,连手机都不会用,公交也不懂坐,头脑简单,四肢迟钝,出门买个东西回来就找不到宿舍门,除了可乐以外的饮料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面对新的环境,我一无所知,一无所有,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攒了十几年的土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

    而我就是凭借这两样的法宝,披荆斩棘,进入了一所实力很强的教育机构。面对这样的我,他们包容,他们鼓励,他们愿意等我一点一点地成长。直到后来,有很多人私下里找我,让我跳过机构,直接给他们上课,给我三倍于这个机构能给的薪酬。但我怎么可能去背叛这个机构呢?对这个机构,我的心里一直都感念它当年的知遇之恩。有时候,我觉得感情比钱重要得多,只要有情,它的一些问题我都可以不在乎。

    我所具有的气场,在这段教育经历中被激发了出来。但我一直清楚,真正给了我这一特质的,是我的父母。

    如果按我自己内心真正的性格,我会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独来独往的人,但父母从小让我做的事却几乎与我的内心背道而驰。所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我有精神分裂症,在家里大胆的去接受一切违背内心的挑战,表演一个活泼开朗,乐观积极,独立勇敢的好女儿。在学校就安安静静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两耳不闻窗外事,内向又孤僻。而这一矛盾的心里,在上大学时彻底打破,无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的,我都面临许多挑战自己的机会,而此时父母曾对我的锻炼都派上了用场。

    父母给我的第一个特质是胆量。

    关于胆量的训练,真的是我人生中的一部血泪史,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了我的极限。最难忘的锻炼方式当属于从小到大的买卖记忆。我卖过什么呢?卖过菜、卖过西瓜、卖过鱼、卖过鞋子……

    在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尝试中,我的脸皮也因此一层层地厚了起来。

    七八岁的时候,去上学之前,妈妈会摘好一篮子的菜,让我提到村委门口卖,五毛钱一把,卖完了就能回来吃饭。一开始,我死活不愿意,扭扭捏捏地出门,都不敢跟人打招呼,有人问了,我才敢把菜拿给他们挑,卖了几把之后就飞奔回家,跟做贼似的。后来卖得多了,人也都熟悉了,也就没那么怕了。

    后来再大了一点,妈妈就教我认杆秤。那时候哪有什么电子秤,称一下就知道多少钱。学杆秤不难,关键是算数太考验我的脑力了,能凑到整数还好算一点儿,最怕的就是碰上一毛三一斤的菜称了两斤七这一类零头尴尬的数,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就脱口而出。我脑子本来就比较迟钝的,为了反应快点又不出错,我晚上就得先问好明天的菜价,再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斤两与价格一一对应写好背下来。这样卖了两三天后,基本上的斤两价格都能记得了,算得越来越快,卖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用这样一杆秤卖了好几年,我觉得收获最大的除了那股子厚脸皮外,还有就是思维与应变能力。毕竟在集市上人来人往的,买菜的人一多,整个脑子就得高速运转,几亿个脑细胞都不够用,一边称东西算钱,一遍回应顾客问这个问那个。一口气称了四五个人的菜,还得记得她们一个个收多少钱。我想今天我能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大概就源自于那时候混乱又有序的卖菜经历吧?

    当然了,在集市上卖东西对我来说最怕的不是算数,而是碰到同学。要是卖衣服卖水果这一类干净轻松的活儿,那我不介意,可我每次不是卖鱼就是卖菜,嘈杂的市场、脏乱的环境、成堆的蔬菜、难闻的血腥味,我在其间,浑身脏兮兮的拿着刀削菜杀鱼。小镇就那么大,小学的、初中的同学又那么多,一会儿翩翩然地过来打声招呼,一会儿要来照顾你生意,站边上眼看你手起刀落。

    想想看,我是一个女生,还是一个青春期的女生,谁还没点儿虚荣心,想让人看到好的一面,但直到今年,我在他们面前依然是一个市井小商贩的模样。不过,我从小就有一种掩耳盗铃的超强能力,可以自动忽略他人眼中的自己,也正是这种“不管不顾豁出去”的心态,我现在可以很自如的在任何一个场合大声叫卖。

    今年过年,市场竞争激烈,我在市场卖了一周的鱼,只要有个人经过,我就开启自动应答模式:“叔叔,买鱼吗?”,“阿姨,自家养的鱼,来一条?”,“大哥、大姐、爷爷、婆婆,买鱼呀?深山鱼塘,绿色无污染,肉质鲜美,保证好吃……”连我爸妈都说,不用问,他们要买就买,不买算了。但是我乐意啊,顾客心理有时候就是很奇怪,你主动问一句,有些人就会停下来了解一下,生意就诞生了。反正我嗓门大,声音甜,叫几声又不会掉块肉。

    我的胆量和心理承受能力大概就源于此了吧?

    父母给我的第二个特质是自主。

    印象中第一次感觉自己拥有了自主权是在什么时候呢?好像是五年级吧?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她房间门背后挂着一个小包,里面放有一些零钱,平时如果要买学习用品或者零食,可以自己去拿。

    这段话对当时小小的我来说,意味着从此有很多的零花钱了!我也第一次感觉到了妈妈对我的信任。虽然知道包里的钱我可以随便用,但是除了家里需要去买的油盐味精,我几乎没有拿过钱。学校对面杂货铺里的零食每天都在向我不停招手,我很想吃,现在也有机会买,但我甚至比之前有了更大的自制力,因为我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

    父母给了我选择的自由,而我因此懂得了自由背后的克制。

    上了初中之后,学校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征求父母意见,而当我回去问爸妈时,他们都对我说,我已经是初中生了,以后的事可以自己做决定,不必问他们。所以,从初中开始直到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考虑自己决定,但每一件事我都会主动跟父母讲清楚。他们不会强制要求我做什么,只是表达他们对事的看法,最终决定权依然是我,而他们会无条件的支持我。

    一直以来,我都很感激他们给予我自主选择的自由,也因此,我会尊重他们的想法。所以,在我们家,从来不会因为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就业方向等问题产生矛盾冲突。我想,很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们不懂得给孩子相应的自由吧?

    越是被束缚,越是要挣脱。有多少自由,就会有多大克制。

    今天,我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勇敢承担,对任何未知的挑战都毫不怯场,这都得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鼓励、包容与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给了我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wg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