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篇的主角是陆逊,和周瑜,孙权,诸葛瑾等比较之,也是三国人物中,后代兴旺的一名大将,陆逊生陆抗,仍为东吴大将,陆抗后有陆机,为西晋文学家。
后代如此昌盛,不得不说和陆逊的言传身教有关,但他的命运却和孙权的明与昏紧密相关,这也就是其后被逼得气死的原因。如果谈身世,陆家和孙家本是仇家,陆逊也是“吴县(苏州)四姓”之一,却因袁术从陆家拿不到米粮,而被抄家,抄家的人正是还在为其当差的孙策。但事后却是仇家便亲家,孙权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做夫人。
在历史上,“夺荆州”之事,陆逊已有参与,并受到吕蒙的赏识,上一篇的《吕蒙朱然夺荆州》里的“换人”,所换将领正是当时名气并不大的陆逊,再加之对关羽的一阵奉承,才使得关羽上当,最终大败。
如果说上一篇的陆逊只是个最后出场的配角,那么今天他就是欲擒王的主角,主战场选在了猇(xiao)亭,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市。
吕蒙之后,荆州六郡即得,驻守在此,地理探测也方便的多,同赤壁相似,此处河流依旧湍急,不利于船只过河。陆逊把作战地址选在此处,余下的工作就是“引敌深入”,和后来六出岐山时司马懿的方法相似,陆逊也是坚守不出,一晃就是七八个月,对于陆逊来说,这是战略,但对于其下官兵,以及君主孙权来说则大有“懦弱”之嫌,其实他这样的故作姿态,有避也有利,有利也有弊。弊在各方压力,利在干扰敌军。但终究还是让陆逊等来了机会,猇亭之战再次用到“火攻”,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其实猇亭之战,大多都有耳闻,陆逊赢在对地理位置的熟悉,以及承受外界压力的耐力上,这里便不再多说。这里来说说陆逊的另一战,也揭示出《三国演义》里黄盖苦肉计的原版出处。在《大赤壁三部曲》里我已经提到,黄盖诈降并不存在,真相是周鲂(fang)诈降曹丕。这便是陆逊的第二场漂亮战,在石亭,敌对将领为曹休。
这一次的选址是山地,取大别山余脉,可谓易守难攻之地,而陆逊所在地,皖县(也就是图上的潜山县),这一次陆逊采用的是奇袭的方式,碍于曹休大军从合肥而来,翻越山路,消耗巨大,最后溃不成军,逃回曹营。
但这位忠勇之将不是死于战场,最终死于了朝廷的党派之争,这点我在《大赤壁之三部曲》里也有提到。这要从孙权的多妻和不立皇后说起,孙权七子在三国历史上可谓最为残暴,兄弟相残,争权夺位。两次战功后,陆逊也官拜大将。而事后的“辽东事件”使君臣关系紧张,实乃晚年孙权“亲小人,远贤臣”,被辽东的公孙渊戏弄,可谓赔了夫人,使其君王颜面有损,之后其又是大搞特务。所以在君主继承的站位上,也倾向于“杀旧臣”。这等错误,欲废长立幼,英明霸主汉武帝也干过。人真的是聪明一时,一事容易,聪明一世,难啊。
现在来说说其子的功绩,这要说到“西陵之战”,位置仍在宜昌市,距离猇亭不远,当时陆抗镇守的是西陵和江陵这段防线,面对的大军是西晋的羊祜。陆抗把作战位置选在远处的西陵,在其看来,西陵破,南夷扰,而江陵不易攻破,其后又在敌军从当阳运输物质时,决堤放水,致使河道成了沼泽地无法前进,最后利用敌人疲乏,将其打退。
其实说到这里就已经说完了东吴的五位大将,周瑜,吕蒙,朱然,陆逊,陆抗。战争分别为江夏之战,赤壁之战,江陵之战,“智取三郡”,“夺荆州”,江陵保卫战,猇亭之战,石亭之战,以及西陵之战。作战地址为湖北的荆州和宜昌,以及安徽的石亭,除江陵和西陵外,都是主动出击的战事。
总结来说,一场大战的胜利,无论是大赤壁三部曲,还是夺荆州之战,前期谋划,选址都很重要,其次就是耐力,朱然的江陵保卫战不得不说拼的也是耐力,再其次就是如果能攻心劝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再好不过,诸葛亮在收姜维时也利用了姜维的孝心,施行了反间计。时而讲兵贵神速,时而又讲快慢协调,用兵切不可一层不变,纸上跳兵,只务虚,只会同马谡一样,山上扎营,敌军断了水源,失了街亭,也间接失了蜀国的未来。
又一阵闲说,说完了东吴之将和战事,下一篇该是西蜀了,如此有争议的蜀国,到底打过几场漂亮战,下回再说。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三期
第五十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