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山上的人家

作者: 梦想2050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07:21 被阅读93次
    茯苓山上的人家

    那是去年冬的一个晚上,我偶然走进那户人家,只见这家人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儿子,这个高龄的儿子先天口吃,身患脚疾,行动极其不便,走起路来一巅一跛,高低不平,给人一种怪难受的感觉。更为要命的是五十多岁的儿子还有一个八十五岁的老母亲,老母亲病卧床榻多年,已经无法下地走路,而且也是个天生的哑巴,二人相依为命,左临右舍动员他们到福利院生活,可他们死活不肯。

    据说解放前这家人在当地也算殷实人家,极有威望,颇有一些贵族气息,后来渐渐衰败下来,看来富不过三代也有一定的道理,曾经的辉煌已成了遥远的历史。母子二人虽然落魄,但人穷志不穷,还在挣扎着保持最后那点仅有的尊严,死活不肯进福利院生活,无奈之下亲戚朋友们也只能随了他们的意,任其在护林山上自生自灭算了。

    我到茯苓山的那个晚上天色很晚,狂风席卷着大地,铁皮在风中哐当当地直响,让我这个初进村庄的人感觉有些恐惧。我和同行的小万叩开这对母子的门,只见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的中年男人,屋子里除了墙壁还是墙壁,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用具。我尽量发挥着想象,在脑海里想象着这对母子平时生活的场景,可惜我的想象力相当贫乏,我只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跛脚男子用电饭煲煮了饭,然后一巅一跛地将饭端到灯光暗淡的床前一口一口地喂着久病在床的母亲。都说久病无孝子,可是这个身残志坚的儿子,长年累月地细心照顾自己年迈多病的老母,这是一种怎样强大的孝心!

    从这户特殊人家退了出来,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我催促着小万尽快下山,我想这户人家如果听从左邻右舍的好意,到福利院去生活一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但他们的矜持与任性也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生活无论怎样艰难,也一定有自己的打算,人活在世上,总有叶落归根的一天,而这一天的到来似乎已经不再遥远,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自强自立,有尊严地活在世上。

    下山后,朋友请我吃火锅,席间谈起山上这户人家的特殊情况,同坐的小王有些按捺不住情绪,当场便慷慨解囊,用微信转了一笔钱给我,说她不好出面,委托我适当的时候代表她买一些床上和生活用品上山看望一下这对可怜的母子。

    小王是临村一名妇女主任,正值花儿一样绽放的年龄,平时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精干而有效。看来这对母子惨淡的生活场景触动了她做女人敏感而善良的神经,我当场表态,适当的时候一定替她了却这桩心愿。

    那天上午,我约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一起进山看望这户特殊人家。 山路虽然都是硬化的水泥路,但狭窄而弯多,我们驱车小心翼翼地行进在山路上,一路上青花椒漫山遍野,成熟的枇杷随处可见,偶尔还有一棵棵火红的樱桃树闪过身旁。天空蓝得像洗过的布一样干净,山巅零星地飘浮着几朵奇形怪状的白云,在这样的景色里上山,真的让人心胸开阔,无私无欲,平时郁积在心里的烦恼忧愁统统烟消云散。

    车在山路上行驶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进了茯苓山的村庄,只见村子里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二十多间瓦房。我们走进村子,并不见一个人影,就连狗的叫声也没有听到几声。虽然那个晚上我是在黑暗中走进这户特殊人家,但我还是能够准确判断出这对母子房屋所在的位置,只见这对母子的房门紧闭,但我坚信这户人家的老母亲一定会静静地躺在家中的床上, 她行动不便,哪儿也去不了。这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村落失去了繁华,只留下孤寡老人和儿童的身影,城市就像一个魔鬼的乐园,将农村所有的年轻人招了进去就没有再回来,使无数的村落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视线里,似乎也没有人能改变中国农村的这种消亡的趋势。

    我们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搜索,希望能看到一个鲜活的人影,但走了十几家均一无所获,最后总算在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下见到了一个年近九旬的老妈,从老妈口中得知我们要看望的那户人家的儿子上山放牛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们只能将小王捐赠的物资悄无声息地送进他的家门,我们打开这对母子紧闭的房门,只见一个瘦弱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光线暗淡的的床上,我们无法与其交流,只能将扛来的大米、青油、被盖、床单、板登和碗筷放下,希望她口吃的儿子回来后不要吃惊,尽情享用好心人捐赠的物资。

    出了茯苓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些怪怪的感觉,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车人保持着沉默,只见天边的云不知飘到什么地方去了,阳光满满的洒在大地上略显孤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茯苓山上的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o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