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第四」17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善人、善行,应当学习其善;见到不善之人、不善之行,则应反省自我有无其不善。”
【注释】
“贤”意为良、美善。这里指善人、善行。“不贤”即不善之人、不善之行。
“齐”者,等也、正也。引申为看齐、学习。
“内自省”,即自我反省。
【评析】
本章是谈君子的道德修养方法。“见贤思齐”,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以人为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由此可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论其人其事贤与不贤,君子皆能从中受益:贤,则君子怀刑;不贤,则观过知仁。是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法华经》云:“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亦是同理。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是君子所为,小人当不肯为之也。因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只有君子才会“里仁为美”;只有“好仁者”才能“无以尚之”。唯君子闻道能“勤而行之”,小人闻道必“大笑之”。
因此,小人见不贤则引为同好,见贤则笑之、侮之甚而毁之。

《贞观政要·论任贤》中载有唐太宗的一段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从与贤者的相处以及历史教训中习得了要行“仁政”、“以防己过”的道理。而有的为政者,整天抱着《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却只从中学到了权谋、厚黑、倾轧和斗争,这就是君子和小人面对贤与不贤的不同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