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门映雪
早有蜻蜓立上头三月桃花红,四月杏花开,五月蔷薇压枝头,六月荷花满池塘。
正值盛夏,是观赏荷花的最佳时节。那天听朋友说起,区政府办公大院内有一方荷塘,每逢周末的时候对外开放,可以进去参观。
我一直不得空。直到有一天跟朋友出去办事恰巧路过那个地方,看见院子大门开着,不时有市民带着孩子出出进进,于是我也下车信步走了进去。
一进院子,就闻到一股细微悠远、若有若无的味道,伴随着夏日热热的风不时沁入鼻腔内。我加快了脚步,一是要躲避头上骄阳的曝晒,二是想急于寻到香气的来源。
向前走了不到500米,一个面积大约200平米左右的小池塘赫然出现在眼前,里面密密匝匝地长满了颜色各异的荷花。从水面上看,但见那椭圆形的荷叶相互拥挤着、重叠着,似层层绿浪,又如片片翠玉。池塘周围围了一圈曲曲折折的游廊,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参观游览。
而从那些叶子中间,又伸出数支长长的、亭亭的“手臂”,举托着或含苞未放的花骨朵,那花瓣紧紧地包裹着,犹如娇羞欲语的姑娘;或是全部绽开的花朵,每一片花瓣都竭尽全力地舒展着,似乎要倾洒出全部的热情。
池塘内荷花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粉红的,有大红的,有雪白的,还有通身雪白却带着粉红花边的。无不娇嫩明艳,令人赞叹。在绽开的花瓣内,露出点点鹅黄的花蕊,上面洒落水滴,在阳光照耀下晶莹欲滴,清香阵阵。有的花瓣中间,坐落着那青青的莲蓬,周围裹着黄黄的须,甚是好看。
古人有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没有见过西湖的荷塘,但窃以为眼前的这一方荷塘应该也不比那里的差吧!
我正独自沉浸在美景中,看见旁边一位带着草帽手拿竹竿的老人,正在打捞荷塘里飘落的花瓣和枯叶。我想他应该是这里的看管人员,就问他这些荷花生长几年了。老人边干活边说,这片荷塘从挖成、埋种到长成,已经四年多了。头两年的时候还没这么多呢,叶子只铺满了半个池塘,谁知这一两年过去,荷花的生长速度惊人的快,从春天开始,叶片就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张,你瞧,到今年夏天,已经把这池塘挤得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这让我想起季羡林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的一句话: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抵御。
原来荷花不是一味的清高和孤傲。她除了具备周敦颐笔下描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之外,还有如此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老人见我想得入神,就说:你下次来看荷花的时候,赶到下雨天,那才真叫好看呢!荷叶变成了一个个小簸萁,把雨滴都收罗起来。而雨滴在上面滚来滚去,一会儿融合,一会儿分开,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原来在荷叶底下藏着的青蛙,也都跳了出来,扯着嗓子大叫,似乎在迎合大雨的来临。而那些花儿呀朵儿呀,被雨水一浇,也比往日里更鲜艳更漂亮呢!
听老人这么一说,我又开始向往着雨天观荷了。想象着荷塘在雨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象,不免心驰神往起来。
荷花历来是诗人的心头好。大约是爱她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从古到今不知道为她写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在诗人的采莲曲中,必有妩媚多情、娇羞可爱的采莲女,似乎如此更能衬托出荷花的纤尘不染、清白无瑕。如白居易的《采莲曲》这样写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啊!采莲女遇见自己心爱的男子时,那一低头的温柔,已胜过千言万语,想必早已令他心醉而神往了。
而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荷花同样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因“荷”、“和”同音,民间便赋予荷花和平、祥和、和好的寓意。吉祥年画《和合二仙》中,便是一人执荷,一人捧盒,盖取其谐音之故。新人嫁娶,亲友们便会送上荷花和莲子,代表百年好合、多子多福的意思。
荷花,花和叶可观赏,结的莲子和莲藕可食用。既能被吟咏,又可以饱腹。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她。
时间不早,朋友催促着要回去了。我恋恋不舍地站在荷塘边,不停地拿出手机拍照。已是日落时分,太阳没有那么热了,风从远方吹来,从池塘的上空掠过,搅动着满塘的荷叶,她们相互拥挤着,摩擦着,发出“唰唰唰”的声音。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荷花也在风中摇曳,晃动,仿佛玉立亭亭的舞女,终于听到了演出开始的铃声。
梦里,我似乎又回到了碧绿无垠的荷塘。“池面风来波涟涟,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那芬芳了谁的梦的采莲少女,可曾遇见了心仪已久的多情公子?
过雨荷花满院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