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家的屋前有一条河,学名叫“汉江”,屋后有一道山脉,学名“荆山遗脉”。
但这些学名我们全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就统称它们为“山”“河”。
我们屋后的群山,固然没有人知道它的学名,但因了它们自身的特点或者所处的位置,每座山也都有自己的俗称。

离我们家最近的一座山海拔很低,坡度也很小,我们就直接管它叫“小山”。
因为这座山上长满了繁茂的松树和浓密的灌木,证明着它土质的肥沃。而当地人也时常进入山间去捡拾松果,收集松针,以弥补生活资料的短缺。所以这座小山因为“小而富庶”的好名声,颇得人们的喜爱。
顺着小山往南走,越过两座山头,还有另一座山,因为它位于“曹家湾”这个村子的后面,所以它的名字叫“曹家山”。
曹家山跟小山很不一样。首先,它的海拔要高得多,在我们小时候的眼里,它的高度,似乎跟我后来见到的藏区雪山一样的巍峨。
现在,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曹家山的实际高度大概300米左右,是屋后小山的三倍高。

跟小山的第二个不同,就是山上的植被。曹家山上是一片荒凉,除了满山的荒草和石头,几乎没有生长任何树木。
没有松果,也没有木材,曹家山的“大而无当”,不能带给当地人任何收益。所以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人们耻笑的对象。
曹家山,一直是我们小学老师得力的反面教材。
学校里那些身材高大又不肯用功的学生,基本都被比做曹家山 ———
“山大不长柴,你跟那个曹家山一个样!”
而那些个头小巧的聪明学生则被比喻成“小山” ———
“别看人家个儿小,跟小山一样 —— 肚里有料!”
所以,在那个年代,孩子们都害怕自己长得太高而遭人嘲笑。学习不好但个子生得矮小,尚可原谅,但个子高的就是有罪了。
用现在“以高为美,以矮为耻”的眼光看起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年年过去了,“小山”和“曹家山”不断地被人们反复提起,它们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用来褒扬和贬低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