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手机,里面火了一个人,流浪汉“大师”沈巍。
说他是“大师”,因为他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互联网,也能在破旧的报纸上写出遒劲的毛笔字。
他因为火,因为在大上海的车水马龙的街头,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席地而坐,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颇有大师风范,是大师,当衣着显丽,坐三尺讲台侃侃而谈,居明净居室著书立说。然形象与学文言谈反差极大,或者说相背相驰。与大家的观点不符,因此爆火。
网上得知,大师是上海人,今年52岁,至今未婚,大学毕业后曾在徐汇区审计局工作,26年前被病退后就拣破烂流浪至今。他说他成为拾荒者,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他喜欢画画和文学,父亲说他不务正业;他想买喜欢的书看,父亲不给他钱,他只能拾破烂卖钱买书,时间长了,拾破烂成了一种习惯,还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单位,大家都认为他有病,他自然被病退,离开了单位这个平台,也没找到其他更体面的工作,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一拣就是26年。
每个人的生命,自有他的天意;每个人的生活,自由他的选择。众人的光鲜生活,是建立在自己本心的基础上吗?非也,“一场想走即走的旅行”的想法,一个“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谁都有,但是都被束缚在各种蛛丝马迹的网络之中。大师不过是“心有所想,行有所动。”在众人被世间之事狭裹而醉之时,他内心清醒而独自前行而已。
今日,醉意朦胧的众人,在生活中,在精神上,已经失去了方向感,内心已经碎片化和泡沫状,到处寻找与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不一致的现象来麻痹内心和打发眼球的寂寞,于是,一众的人蜂拥而至。
看啊,炒作大师的人带着话筒摄影机,衣着艳丽的围在大师身边自拍同框,炒作热大师,再蹭大师的热度、蹭流量,跑去拍照、拍视频,并将沈巍的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大肆发布,热闹了大师热闹了自己当然也热闹了网络。
网络上一个热点又一个热点,轰隆隆而来又轰隆隆而去。这边的烟火刚刚熄灭,那边的烟火又腾空而起。人群呼啦而来又呼啦而去。留下一地鸡毛一地垃圾,终归由大师孤单的捡去。
昨日,众人独醉唯我独醒;今日,众人独疯为我独痴——也谈“大师”沈巍在大师眼里,这不是一群疯子吗?也许,现在大师众多的粉丝和追随者,过不了多久,就会寻找新的“大师”来追求眼球,大师也会回归他的寂静,捡拾垃圾,读书写字,一切归于初始。
一切都会在大师的一句话中结束“善始者众,善众者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