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反复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巜秋夜》几遍,无论表面还是蕴含的寓意都有进一步理解。有一点儿感受和各位老师挥讨一下,还请不要笑话。
鲁讯先生这篇文章我理解可以分为两部分。笫一部分写室外景物。第二部分写室内景物。室外景色没有大场面描写秋夜而是劈头一句以奇特的重复修辞手法凸现枣树,如奇峰突兀,赫然而立,十分醒目。这种特写镜头式表现手法即强调了两株枣树的傲然独立,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风貌,又形成全篇文章的意境中的骨脊特别鲜明突出。接着作者写深秋的夜空,并且突出了天空的″奇怪而高"难以捉摸的特点。然后写了天空与人间难以弥合的距离,突出了天空对人间的冷漠无情(这是有寓意的),接写天空“闪闪的鬼䀹眼,冷眼"更写出了天空的阴险狡诈,对人间的敌视态度。写天空用″自以为大有深意"其实是隐藏杀机的微笑。把繁霜洒在野花草上,自然是天空对人间生命的虐杀,即是对深秋夜空自然景色的描写,又以似人的手法巧妙的勾勒出夜空阴险丑恶的神情。象征了当时军阀统治及一切黑势力的黑暗、残忍、狡诈和冷酷。作者以简单而又形象的笔调刻划了″小粉红花"的形象,善良、弱小而富有美丽的梦幻,她出身低微,不知道名字而又十分柔弱,这是一个可爱又可怜的形象。象征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以及许许多多倍受恶势力压迫催残的弱小者。对小粉红花的描写不仅寄寓了作者对弱者的深深同情和鼓励,而且衬托了枣树的刚强韧性的战斗精神。作者饱含深情,不惜笔墨塑造了枣树这一战斗者的形象。他饱经沧桑,不仅经繁霜的虐杀,还有孩子们来打枣,甚至留下皮伤。他清醒冷静,知道″小粉红花"的梦,也知道落叶的梦,他知道有希望,也有困难,因此,他不靠抓不着的幻想支撑自己,而执着于现实的战斗,顽强不屈,认准敌人绝不放过"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的天空"以及其帮凶″月亮"。他坚忉不拔,不管情况如何变化,面对敌人,他都一意要制他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映着许多蛊惑的眼睛″绝不轻易退下来。貌似强大的敌人,天空不安了,仿佛想离开人间,避开枣树。月亮也窘得发白,继而暗暗躲到东边去了。作者把憎恨和鄙夷刺向那夜空。把强烈的激情和赞美给了枣树,给在身处黑暗重压下的人们以力量的象征。
第二部分。
在对室外景物描写之后,一个转折过度写夜游鸟和自已的笑声。
在重如磐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暗夜里,虽然有枣树的默默战斗仍不免有孤独奋战的沉闷感。而夜游鸟″哇的一声"如一道闪电撕开了厚重的夜幕,如一声惊雷炸响在渺渺长空,陡然增添了战斗者的生气。与此密切联系的是作者的″夜半笑声"在这回应夜空中的笑声里有对恶势力的朝弄也有对战斗者的赞叹。人的笑声与鸟的叫声相应合,给以力量和希望。紧接着作者又用饱含深情的笔调称颂小青虫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的精神,虽然小青虫有些莽撞,有的被烧死,有的在灯的纸罩上喘气。但作者对它们的斗争热情充满了敬意,死了的表示祭奠。对小青虫的描写也进一步衬托了枣树的成熟,执着和刚强。作者寄希望如小青虫一样的青年更快地成长起来,同枣树一样进行其有力的战斗。
作者通过对夜的所见所感的抒写,刻画了枣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反抗恶势力的韧性战斗精神,借景物抒怀,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环境烘托,正反形象对比,似人等多种写作手法。着力塑造枣树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对于鲁迅先生《秋夜》这篇文章理解尚浅,微不足到,只是一点皮毛而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