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听一本书
孤独——回归自我(73)

孤独——回归自我(73)

作者: 捡拾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4-04-29 08:4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的三个观点:第一,孤独不是一种病;第二,独处是一种能力;第三,孤独有很多用途。

在这本书的英文原著中,用的词是“solitude”,翻译6个字:就自己,没别人。但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前者是形式上的孤单,后者是心理上的孤单,千万别混为一谈。

作者认为:“人类终其一生都被两种完全相反的驱动力操纵着,一种是对陪伴、爱以及其他所有能让我们亲近同类的关系的渴望,另一种则是对独立、孤单和自主的向往。”

弗洛伊德看重他人,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塑造出来的,尤其是小时候父母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影响;而阿德勒则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让他人过度影响自己。

弗洛伊德的态度是向外的,要在不断和他人的互动中确定自己是好是坏;阿德勒的态度是向内的,认为别人说的好话坏话不该影响自己。

孤独并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人类共同的需要,而且,喜不喜欢孤独是由性格决定的。孤独不但不是病,相反,独处还是一种能力,一种宝贵的资源。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原来是一个儿科医生,温尼科特首先提出了“独处的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假如一个孩子喜欢自己待着,并且能够自得其乐,证明这是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

独处能力其实就是享受孤独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就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因为有了安全感,才能放松地独处,在放松的独处状态下,我们的大脑才能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

要让大脑发挥最大作用,激发自己的潜能,独处的能力至关重要。想象力总是在孤独状态下展开翅膀,能够享受孤独的孩子更有可能培养出创造潜能。

王国维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孤独能让我们回归自我,变得更完整。柏拉图认为,人类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完整的不完整生物。也就是说,追求完整是每个人一生的命题。

按照荣格的描述,“自性化”完成后,你会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感,一种与生命达成和解的安宁感,一种成为整体一部分的归宿感。荣格就认为,完成“自性化”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孤独是一种源自内在驱动力的需求,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需要交往,反过来也需要孤独。

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创新,都离不开孤独,因为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而孤独是让想象力茁壮成长的沃土,创造过程需要全身心不受干扰地投入,灵感与顿悟更是离不开在孤独中的“孵化”。

过度陷入人际关系,反而会让我们与自我日渐产生隔膜,正如华兹华斯的诗里所说“世界仓促,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日益疏离。”

相关文章

  • 孤独:回归自我

    听书:https://m.igetget.com/share/topic/tid/3421 今天在开车的路上听完了...

  • 《孤独:回归自我》

    《孤独:回归自我》,谈到孤独,很多人避而远之,唯恐自己被社会边缘化。本书作者通过列举大量有成就的名人,以及详细的理...

  • 《孤独:回归自我》

    安东尼·斯托尔 1.孤独不是一种病,或者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孤独是一种源自内在驱动力的需求,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

  • 《孤独,回归自我》

    关于作者 安东尼·斯托尔,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医学院及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被誉为英国...

  • 孤独:回归自我

    “我孤独,我心安!”

  • 孤独:回归自我

    1月14日,阅读《孤独:回归自我》全书 我见: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前者是形式上的孤单,后者是心理上的孤单。孤独不是一...

  • 《孤独:回归自我》| 凌然解读

    《孤独:回归自我》| 凌然解读 《孤独:回归自我》| 凌然解读 关于作者 安东尼·斯托尔,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英国皇...

  • 享受孤独,回归自我

    你孤独吗? 嗯!我挺孤独的。那为什么不去找一个陪着你,你就不孤独了呗!算了我连自己和自己都相处不好,还怎么和别人相...

  • 读 孤独:回归自我 有感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大概看了四个月,280多页的书,真是太久了,后部分还是赶着看完的。最初买这本书,是想要送给一个师...

  • 读 孤独 回归自我 有感

    书还没看完,看到一些内容,想记录下来,但是中间还有些内容,一知半解,现在可能还无法完成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认同,无法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回归自我(7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yt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