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365/153第三十九篇读书笔记。
1、缘起
这本书第一版的时候,我在当当上看了又看,没有买下来。
而今,当我第二次看到,我决定捧到手里了。
因为这本书是第二版,能够一再出版的书,我觉得都是可以阅读,值得拥有的。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杨卫平老师亲切对人,是一位学生家长都喜欢的好老师。
手里曾经拥有她的《为课痴狂》,书里对课堂的热爱,对研课的认识可谓痴情。
也只有这样的痴情老师,才可能引领出优秀的作品来。
2、概述
杨老师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的由来,有三条渠道:
一是教学经历,已经从教三十年;二是育女经历,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家校园杂志的主编;还有一条是来自曾经的走访,为这本书,杨老走访了几百个人,从四岁的孩子到百岁老人,从中原大地,到大洋彼岸,历时多年才得以完成。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但教育孩子则是一门艺术。”
为了把教育的这门艺术向更多的家长朋友传递,杨老师的确是费尽心思。
杨老师用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痴热情怀,呈现出教育的暖心部分。
3、家庭和孩子的关系
对于家庭和孩子的关系,杨老师只是一个词语概括:吃不了兜着走。
引用两个故事,一个是完整家庭的孩子,因为爸爸脾气不好,致使孩子扭曲,无法健康成长;另一个是离婚家庭孩子,一路成长挺好,最后找对象,也要找离婚家庭长大的才可以。
杨老师说:帮助一个孩子,先从改变形象开始。
因为孩子染头发留长发,染回一次,剪了两次,才准许进教室,成为弟子。
因为孩子生病,杨老师去看望,孩子拉着她的手喊爸爸。杨老师瞬间落泪,她可以给孩子知识,关爱,但是却无法给她一个爸爸。
原生态的家庭,给孩子制造了什么,遗留了什么,孩子只有照单全收,没有任何商量或者转还的余地。
教育家卢梭说:如果有几种教育在孩子身上相互冲突,那么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永远不合心意。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些些不当,学校压根没有办法矫正弥补。
4、怎样爱孩子
对这个问题,杨老师告诫父母的话语是:着眼未来,让目光越过现在,瞭望将来,直到无穷远。
孩子上学,不要追风,不要攀比,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才是最好;孩子不断犯错,尤其是学习,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同时,在旁边开辟一块留言板,对孩子每一步错误进行善意的提醒和鼓励;针对学习成绩,要找方法,养态度,不能一味的死扣分数;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毕竟生活里不能全部是学习。
每个人都是个体,孩子更不例外。
要想孩子健康,必须把他放在生活里,平时的学校生活够紧张,周末休息的时间,就把他放到生活里,就像把鱼儿放进了水里,身心才会更加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更加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现孩子的好。
每天夸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好;每天损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损。无论夸孩子还是损孩子,都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规则,和遵守。
每位做父母的,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和省事很多。
5、扭转思想最关键
杨老师的女儿小桃儿,大学学的是热能和动力工程;毕业后却考了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再毕业后,却朝着互联网教育的方向发展。
对于小桃儿的成长,杨老师说:我可以建议,但不能包办。成长不需要提前被规划,理想也可以时时发展和变化。
每个孩子只要踏踏实实走好走稳当下的每一个日子,那么未来,必定也是稳稳当当的。
那么在这个稳稳当当的过程中,孩子的自觉心不够,又如何处理呢?
在杨老师看来,孩子的思想认识扭转是首位的。
她给家长们建议:从小抓习惯,抓态度,培养好身体好思维好情绪;颠覆观念,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不是买房买车的行为;要有榜样引领的意识,大孩子的好习惯引领小孩子,效果最明显。
孩子的自觉心,也就是好习惯,从小一旦养成,一辈子都省心。
6、怎么面对孩子的喜欢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非凡的潜质,有的会在一个合适的机会里被发现,有的一辈子都在身体里潜伏。
像杨老师的女儿小桃子,成长路上的所学所选,与如今从事们工作毫无关联,但依然是母亲一路支持着走下来的。
杨老师的主播学生小飞,直到上了大学,才展现出现播音才华,毕业后直接应聘到了电台,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杨老师回想初中时候的小飞,除了淡淡笑容外,再没有其他。原来,对一个孩子不伤害,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当年沉静内敛的小飞,用十三年的时间,让自己蜕变。这不是教育的功劳,完全是自己的喜欢,从而去主动发展。
于此,杨老师告诫老师,还有家长,发现孩子的喜欢,不干涉,不指责,让孩子宽松的成长,自觉地去发展自己,那是无法估量的未来空间。
7、让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情
在每间教室里,都存在着不爱学习的一些人,杨老师的学生小冬,就是个不爱学习的主儿。
但是,小冬安静乖巧,不惹事,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爱扫地。
更重要的是小冬有一个优秀的父亲,了解儿子,支持儿子,找杨老师推荐儿子做生活委员。
这一做不大紧,一辈子做得精彩绝伦,做了公司领导,娶了当年的校花,买了房买了车,有了可爱的孩子。
看来,并不是成绩好,生活就好;也并不是学习不好的孩子,生活就一团糟。
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有了生命的价值。
8、如何教会孩子爱
爱孩子,是每一对父母的本能,就是母鸡也会爱。
问题是如何去爱?
爱不是说的,不是教的,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做出来的,用自己的行动成为孩子的,在每天的耳濡目染当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杨老师把自己对母亲的行为,写了两篇文章,从而影响了网络里陌生的孩子,那个孩子经过杨老师的熏陶之后,在自己的空间里留了这样一句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是亲人间的互爱。
读着这样的句子,真的是很感动,我真的信服了杨老师说的话:爱是最好的,但不全是教出来的,是自己悟出来的,是传递和发扬出来的。
9、做个不吃亏的好人
我们每个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善于教孩子做一个好人。可是,这样的好人,在很多时候是会吃亏的。
这个话题,杨老师拿自己的女儿小桃儿说开去。
小桃儿从小被同学们欺负,经常回家来找妈妈哭诉。
杨老师的同事告诉杨老师说:“你要相信,教孩子做个好人不吃亏,有谁不该做好人,有谁不需要做好人呢?”
这话的确是真理。
在这世界上的确有坏人,他们欺凌弱者,毫无心肝,但是他们的行为会被广大善良的、关爱的,嫉恶如仇的人所淹没。
教育家们说:在孩子心中播种美德,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是给孩子的宝贵财富。
让孩子拥有美德,做一个具有美德的好人,需要的是胆识和勇气,需要的是,在复杂的社会中,擦亮眼牟分辨是非,让好人值得去做。
这是做一个不吃亏的好人的前提。
10、让孩子身边有影响的人
杨老师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师长教育的力量。
在这一部分内容当中,杨老师还拿自己的女儿小桃儿说话。
小桃儿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善于学习,身边就有了一个能够影响她的同伴靖哥哥。在静格格的帮助下,小桃儿最终考上了东南大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年龄相当,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孩子,往往容易聚在一起。对孩子们来说交往是一个快乐的课,大人们不要随便干预,强行阻止孩子与某人交往,会引发反感,甚至冲突。
孩子是离不开伙伴的,和伙伴们在一起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我们做家长的要以平常心关注,不能坚持,不能杜绝。
因为孩子们最听的,不是来自父母,也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来自于身边的同伴。
所以呀,我们做家长的,托付给老师来管孩子,还不如观察一下孩子的身边都有谁,那个人能给他怎样的影响?怎样的教育孩子?受谁的影响就会变得和谁一样。
11、要学会批评
杨老师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大人的过失。
对于杨老师的这样的话语,非常认同。因为我也是老师,每一个老师在班级里都会遇到这样那样让人头疼的孩子。
所以,经常给这些孩子的家长做工作,让他们改变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够从行动上要求孩子改变。
相信每一个做教育的都会懂得这一点,在孩子的成长面前,要有原则,要有态度——温和而坚定,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够使用暴力,以暴制暴,往往会扭曲孩子成长的心性,把孩子带到另一个极端去。
不使用暴力,那该怎么做呢?
每一个熊孩子,他不是不愿意干活,而是干了没有人肯定他,他也不是爱出风头,而是他渴望被关注。
每个人对渴望的表达,都有自己的方式:隐蔽而含蓄。
对孩子的错误批评,形成一种诚恳的谈话,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到最后肯定是皆大欢喜的。
很多时候,在行动中,在实践中,我们就有可能明白:态度的诚恳,是促进孩子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
12、前半部分结语:温和而坚定的法宝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的内容,我读了将近一半。
229页的页码,我只读了90页。
这些内容的梳理,越来越强烈地让我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做家长的也好,做老师的也好,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原则。
当然,这个原则一定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制定的。
当这个原则制定下来之后,就要和孩子一起共同来遵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态度一定要温和,不能够发脾气,和孩子一起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
温和而坚定,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屡试不爽的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