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中国美

作者: 不太严肃的小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22:18 被阅读0次

        改革春风吹满地,人民生活真正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十九大中对我国当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解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该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美好”。对于乡村而言,“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归纳为党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相比城市,乡村风景优美、生态宜居,但是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生产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且随处乱扔,严重破坏了乡村环境。

        此次寒假回乡,我发现了一个新变化:大部分村民一改之前随意乱倒垃圾的陋习,按规定将垃圾倒入垃圾池。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在***开展了简单调查,主要采用访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进行调查。

手超冷

        据了解,***共有12户人家,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对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有所意识的,认为家乡环境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主动自愿地将垃圾倒入指定位置;第二种是“被迫”将垃圾倒入指定位置,因为害怕被罚款、害怕被村人指责,因而将垃圾倒入指定位置,却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不随意倾倒垃圾的危害;第三种是“冥顽不化”类型,认为只要管好自家门前那一亩三分地便可万事大吉,他们将垃圾倒入河流中、山林中,尽可能地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关于具体数据,我在访谈中无法得出,因为当有年轻人在家时,他们大多都选择将垃圾倒入垃圾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可以不顾及路途遥远,可差使孩子去倒垃圾;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环保意识较强烈,能够有意识地劝诫父母将垃圾倒入指定位置。

        通过简单的调查,我认为村民对处理生活垃圾的不同态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并且针对以下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措施:

        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同发展

        从总体上分析,近年来该村村民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盖新房、开小车、吃鱼肉,村民的温饱早已不成问题。但是,村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没有得到提升,物质的“一头重”使得村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在该村中,大多年轻人早早辍学南下广东打工,谋回了些许钱财,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可在“打工热潮“的推动下,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孺幼妇,乡村文化建设终是有所欠缺,村民的精神世界还是难以追赶上物质世界的发展速度。“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才是通向幸福人生的关键”,要达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协同向前。

村后菜地

        拥有对乡村环境建设的正确观念和打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要打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不平衡,一方面要保证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乡土文化。建设乡土文化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教育的发展,教育为乡村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提升地方文化凝聚力,使民众从精神上有所提升,从而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

(今日份是坐在电脑前写寒假社会实践的一天,截取一部分到简书,以续日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美,中国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fw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