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无痕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黑天鹅》,影片讲述了一个女芭蕾舞演员在母亲的高期许和强势控制之下,倍受压抑。后来虽然获得了领舞的机会,却因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崩溃,人格裂变。最后,她在追求黑天鹅角色无尽完美的过程中走向黑暗,走向毁灭。
毋庸讳言,在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即使我们一点儿都不给孩子压力,在现实环境的熏染之下,孩子的压力也是自然存在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我们更要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当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时,不要一味地的抱怨和批评,而要培养孩子平和的心态。
记得儿子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笨蛋!”
“我该死,我是大马虎虫!”
“笨!笨!笨!没出息!”
这是儿子在考试卷上偷偷写的摧残人性的话。看完后,我的心说不清有多痛!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潜移默化的渗透。是不是我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尽管我一直推崇“无痕”教育,但是儿子心里的“伤痕”却真真切切地写在了纸上,更残酷地清清楚楚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自从儿子从我的学校转回到实验二小,我渐渐地发现他比以前“上进”了。晚上在床上“聊天”(这是我们之间的必修课,每天都互相讲一讲学校和单位里的事情),我从他的口中知道了他们班级谁的学习成绩最好,谁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张琨雨”的名字在我的耳朵里都生根了,什么张琨雨课文读得可有感情了,张琨雨的字写的有多好,张琨雨的画画得有多棒,张琨雨的卷子上总得100分了等等。那个时候我还没太在意他心里滋生的“竞争心理”。所以也没过多的进行引导。说心理话,我还曾为儿子的这份“要强心”洋洋得意过呢!但是期末复习阶段,由于班级频繁地考试,儿子的情绪渐渐地烦躁起来。
看到他在试卷上的“心理话”,我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儿子的心态出了问题。是不平和的心态,是“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他在考试答卷的过程中产生了压力。
一开始,我给他讲了小学阶段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问题。(因为他经常爱和张琨雨比,把她当榜样,更当成了竞争对手。)大多数女孩比男孩文静内向,容易安静下来,思维比男孩严密。女孩上课比男孩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不易受外界影响;而男孩因为思维活跃,偶尔有溜号的现象,注意力易分散。但是男孩想象力强,头脑灵活,更有创造性。而且我还挖掘了他的优点:写字漂亮,画画好,爱动脑筋,作文写的棒。
这些“优点”一时之间让他很自豪,可是他还是忘记不了考试对他的打击。
“那我学习成绩还是不如她啊!”
“不是不如她,是暂时不如,以后你要比她强得多呢!”
我鼓励他增强信心,并用赛跑做比——“张琨雨是起跑比较快的那种,你呢,起跑慢了些,但是在以后你会加快速度,跑得更快,到最后你一定是最先跑到终点的!”
儿子半信半疑。
接着我又给他讲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到海边看海鸟觅食。妈妈指着成千的海鸟来对孩子说:看到了吗?这成群的海鸟中,每当人过来时候那一些海鸟动作很快,很短时间可以飞上天空。而海鸥动作很慢,要过一会儿才可以飞上天空。但是大海是无边的。真正能穿越大海的只有海鸥。”
儿子听完后,眨着大眼睛问:“妈妈,你说的都是真的吗?”“当然了!我相信我的儿子是大器晚成的那一种!”我爱抚地摸着他的头,不知道他是否真正明白“大器晚成”的含义。
以后的日子,儿子的情绪有了一些变化,我的心也稍微安定了一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过高地估计了所谓的教育效果。因为潜藏在心底的竞争和无形的压力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挥之不去,驱之不走。
那日的畅谈中,儿子的不良情绪再次得以暂时的缓解。但是欣慰之余,一丝丝阴云依然经常在我脑际萦绕。以后这样的考试和竞争还有多少?儿子是否能真正走出了阴霾呢?我无法预料,沉淀在他心底的”杂物”,不知如何彻底清除。
后来读到了孙绍刚老师的心理研究成果: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其内在的结构,从表层到深层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外部条件有了某些改变,例如父母的责备、老师的鼓励等等,人物的心理在表层也可能作出一些调节,例如痛下决心用功读书之类,但是其深层是超稳定的,表层的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因而表层的调节,尽管是真诚的,但不用多久,就会被深层结构的反调节消解。一个孩子的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是在7岁之前形成的。也就是说,改变一个孩子没那么容易,不要盲目夸大教育功能。
的确,改变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假如过于急躁、没有耐心而又不甘心等待的话,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常常会遭受破坏性的阻碍。因此,任何真正的成功者可能各具特点,但他们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都有不同凡响的耐心。“耐心地等待时机,耐心地等待外部环境的改变完全反映在内在心理调节之上”。
虽然我们无法立竿见影地改变稳定的内部心理结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完全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用平和的心态加以适当的调节:
1、我们不要总强调成绩,而应去赞赏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韧、宽容、智慧、爱心……
2、帮孩子减压要有针对性。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家庭的气氛要民主、要宽松,这样做会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3、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孩子在考试前的压力往往比较大。这个时侯,我们不要整天对孩子问这问那的。
4、和孩子一起承担压力。如和孩子一起学习,减轻孩子学习上的压力。和孩子一起背课文、背单词、做数学题等,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减轻孩子的压力。
5、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要有“花苞”心态,学会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