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读书已成为提高认知的最重要方式,但是仅仅读,一本书的内容你在一两周的时间里就会忘的七七八八。
而沉淀读书精华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写读书笔记。下面记录一下自己做笔记的方式,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现在我读书大多通过“微信读书”软件,其最大的好处是,对自己觉得重要的、有启发的、以后用得上的内容,可以方便的复制粘贴。
在读一本书时,我通常会随时将读到的好内容粘贴到“简书”、“印象笔记”、“讯飞语句”中去。这样的目的是,尽量把书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都挖掘出来。
我发现自己的问题也有,就是为了追求读书效率,抓紧时间写作,所以一本好书仅仅读一遍就放下了。
但是真正读书厉害的人,至少书读两遍。
第一遍求快,抓住核心内容,掌握书的主题思想,同时发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可以把控的重点知识。
第二遍求深,把有启发的思想,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读后的感悟,全部记下来。
我读书是既求快又求深,而且只读了一遍,所以可想而知,我的读书方式有些囫囵吞枣,记的笔记也不够全面,遇到比较难的书,我还会读不懂。
需要注意的是,读书笔记只是简单总结一本书的大概意思,或者画出好看的思维导图的方法,感觉没有抓住重点,我们读书的重点是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多年以后,详细的笔记还能让自己感觉,即使不读原书都有用,而一个中心思想和看上去很美的图,却让我们不能找到任何有价值的回忆。
读书达人万维钢还认为:
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
只有做到全部四点,你才能把一本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你会发现这个回报是巨大的。
对于每年读上百本英文书的万博士来说,的确是最有价值吃透一本书的方法,但是对于我来说,一年不过读70本中文书,而且需要在工作之余,利用晚上时间阅读,这就需要自己读书有一定的功利心。只有快速读完,做好笔记,写出有用的文章,才能鼓励我继续坚持下去。所以,我认为,每个人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方法就行,人家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你不用羡慕,自己一个筋斗翻一米也算是进步啊。
在电子读书还有个好处是可以翻看其他人的精彩书评或感悟,你觉得特别好的也可以记录下来。当然最好写自己的感悟,一是记得牢,二是这说明你真正读懂了。
记录好的故事、例子、简洁隽永的句子也很重要,因为即使你在多年以后读到这些精彩的亮点,你也会感觉到很受启发。
自己的感悟,可以是这本书与其他书的比较,可以是与现实生活的联结,可以是对有争议之处的质疑,总之一旦出现,就必须赶紧记下来。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灵感,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最厉害的读书方式之一是几本书对比着读,你能总结它们的精华,你能得到一个知识问题的多个角度,你这时候建立了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系统认知。
读完书,笔记做完以后,你就可以写书评,甚至把你书中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写出一篇文章。这种文章,算是自己的读书心得总结,也算是一种知识输出。
当然,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如何输出,写书评、写文章比较苦,很难看到有什么明显成效,花费的时间特别大,一般情况下不建议。
这就是我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我们其实就像是一个饥渴的人,需要在书中挖掘出能救助自己的所有知识,读书笔记是将这些知识重组、再造,形成自己肌体的重要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