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一直都错了。
我把每天的读书当成写作之前的必备功课,我曾以为这是一个好习惯,但现在我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
01
写作之前读书会让你形成依赖,不读书就没法写出东西。
这里并不是说读书本身不好,而是说对这样对写作不好。因为一个长期写作者,需要的是随时随地写作的能力,不管是读书前还是读书后,都要可以写出东西来。而不是非得要做了某件事才能开始这个动作。
《成为作家》这本书说,如果不能让自己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就放弃吧。因为这说明你对写作的抗拒大于你对写作的愿望,迟早你都会找到其他途径释放你的精力。
虽然这话多少听着有点让人感觉有些气馁,但我觉得多罗西娅·布兰德女士已经很仁慈了,至少她让我们知道要走上写作这条道路并么有想象的那般美好。真正的写作者是不需要依靠外力或者不知是否存在的灵感而写作的,因为需要的东西一直都在脑子里。
真正的写作从来都不需要什么仪式感。之前我以为如果不读书我就没法写,后来我发现不读就写我反而能写得更多更快。就像今天早上我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开始码字,没想到一小时四十多分钟就写了将近三千字,而我读书后写两个小时才能憋出一千字。
相信我,你想说的从来都不是临时在书里看到的。
02
写作之前读书会限制你的思路。
我们都听说过近因效应,就是人们对最后接触的事物记忆更清晰。
当我们刚读完书就去写作,如果写作的主题相近,就会很自然地借鉴书中的内容,思路就会跟着书本来走。这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雷同,虽然你并不想这么做,但结果好像根本不受你控制。
我记得无戒老师有次上课跟我们讲过,她说她写小说的时候绝对不会去看同类型的书籍,而会选择非虚构类的书籍来看。刚听到这种做法的时候我其实很不理解,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写哪种类型的文章不应该就多看这类书吗?不是说先模仿后创作吗?
但对于写作来说,模仿和抄袭的边界其实很难把控,虽然至今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分辨,但我明白她的良苦用心。每一个认真写字的人都明白每个字的来之不易,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而且就像布兰德女士所言,在模仿别人之前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找出自己的优点,这之后才是去模仿,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否则你只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对此我深以为然,艺术本来就应该百花争鸣,而非一枝独秀。
03
此外,读书应该是自由的,它不应该只为写作而服务。
我们知道写作其实是一个输入、思考和输出的过程。输入包括读书也包括阅历,当阅历不够丰富的时候,读书无疑是最廉价获得阅历的方式。它的好处无用赘言,但读书也不能太功利,因为太功利的东西往往无法长久。
我希望读书是一种我不写作也能持续下去的好习惯,当然我并不希望自己放弃写作,而是希望想做的事都可以纯粹一点,它不需要依附于任何别的事情而存在。
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读下去,也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在读与写中一边拓展人生的宽度,一边增加人生的厚度。
我希望这两件事只是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而非刻意为之。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