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体悟岁月
「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4)

「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4)

作者: 霜月洞天 | 来源:发表于2021-05-01 21:59 被阅读0次

    文(3.20)

    先:在之后的文(3.11)、文(3.21)、文(3.23)与文(3.24)因为每个章节的内容所展现的问题实质各自统一,故不两相结合进行阐述,只做单列说明。

    提:虽涉及《关雎》,但并不对《关雎》进行展开,而是对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做一些关联说明。

    译:由译文看,淫与伤都指代过度的问题,前者没有节制;后者过度悲伤。

    点:“乐”与“哀”指代必要的合理的情感,属于正常范畴;“淫”与“伤”则指代触及人性与灵魂的过分追求,在孔子眼中前者较为合适,后者则过犹不及。换言之,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这些日常派生物,理应停留在“及身而不及心”的状态。

    作为日常的派生物来说,不管是文学或是艺术以及其他种种,不应对人类的心性、灵魂造成绝对性影响或是伤害。无论它们是正面的亦或是负面的,文学、艺术等对于人类的生活来说至多只是一种辅助或是引导(范围)作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判断、选择与决策,本不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而被左右,文学艺术等仅仅只是人们所各自选择的充斥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上被称为“娱乐、休闲”的东西。然而,正因为在现实当中出现了经过扭曲后的“娱乐、休闲”内容,才让这些本应“萦绕”却变成了“缠身”,随后,即出现了左右、实质影响的东西。

    现:在原本“及身而不及心”的状态更换成为“及心而动性”之后,随之诞生的一个词即为“洗脑”,一些为了一己私利的有些“文艺”上“天赋、才能”的人,利用人们掩藏在表面情感(乐、哀)之下的情欲(淫、伤),激发其本不应该被调动的情绪核心,使其上“瘾(由造字法来看,病字头+隐(隐藏)=瘾,也即为本应隐藏起来的情感变得病态从而上瘾)”,随之而来的是其人的高流量高收益。看似自己的关注与“共鸣”让他人能够依靠其才能而存活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却没想到的是,这些过分的对自身情欲的调动,其实是在毁坏真正人类的生命基底,当然,毁坏并不是一时造成的,在日积月累之下,人类基底渐渐松动,能够接受更多的本不能被人类接受的东西,如此,也就慢慢地被同化至深。换言之,淫靡(靡靡之音)的表象之下,有着不为人知的腐朽之境,这是人类本不应涉及的方面,却因为一步步的引导,一步步的突破,而最终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升:暂且不说怎样的人()才真正有资格成为不同时期下对人类生活真正有帮助、辅佐意义的文学者与艺术者。但,至少能够知道一点的是,他们所做的事情绝对不是在渗透(近时的某国的颜色革命就是这个道理)之中,也不在强迫之上。

    艺术、文学实质:首先是人类能够真正靠自身外在情感而自由选择的东西;其次,艺术与文学不能妨碍到人类对日常生活的判断、选择与决策;随之,文学者与艺术者应该在拥有绝对正确的人性与三观的同时,产出对人类真正有帮助的引领动态——若是没有魄力指出时代、世风的优劣,以真正的人道作为基底调整对时代、世风的辨别标准,从而选择合乎人道的正确处世方式,那他理应就没有资格成为影响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身份。

    艺术、文学的人文意义:委婉的对世风、时代做出判断后,引导每一时期的人类不偏不倚的走在人道之上,繁衍生息。这是因为,对于人道(人本)来说,本就只有一条路,然而,对于世风、时代而言,因着有走不同道路(人道、天道、四道、善道、恶道等)的生物在社会、国家、世界中相互倾轧,致使世风无法完全契合于人类所需的人文、自然环境,若要不使得人类走歪,走偏,走到其他道上去,文学与艺术有着培养、归正、提升人道中人性与三观的重任。不过,当真正的文学与艺术也被外道所侵蚀的时候,也许人类的希望也就真正的暗淡下去,渺茫许多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sz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