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外传(3)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02-14 09:28 被阅读0次

圣贤诀窍

刘子羽是崇安有名的豪门地主,为人凶残狡诈。年轻时,曾随同他父亲刘耠,带兵镇压过方腊赵义军。当河北农民不堪征敛而聚众起义时,他又随同刘耠守卫真定,以封官许愿的卑劣手段,收买了混进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叛徒,把河北农民起义镇压了下去。

他兄弟刘子翚,在兴化郡任通判时,也曾卖力地与郡将张当世策划抵挡杨就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刘家兄弟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松在世时,与刘氏家族臭味相投,打得火热。那刘子翚和胡宪、刘勉之,还是朱松的同窗好友。刘家见朱熹母子二人来到,看在老交情份上,也就很乐意地把他们收留下来,安顿在一座宽宅大院里。

在刘家,朱熹遵照父亲的遗训,对刘子羽兄弟二人毕恭毕敬,百依百顺,还与刘子羽的儿子刘珙结拜为兄弟。刘子翚、胡宪、刘勉之这三个老儒,对朱家这根独苗苗也十分器重,总是“循循善诱”,用“圣贤之学”着力点化他。后来,刘勉之还把女儿嫁给了他。②

有了这么多的“生身父亲”的抚教,朱熹读经的兴头更大了。他夜以继日,埋头书案,一心只想着:快点成为一个“圣人”。

一天,刘子翚在书房里对着朱熹诡秘地问道:“熹儿,你读了这些年数的经书,知不知道做圣贤的诀窍?”

“什么诀窍?”朱熹急切地问。

“做事情不要锋芒毕露,”刘子说,“要隐晦一点。从今天起,我给你另起个名字,就叫“元晦’吧!要时时想到这个晦’字。”

“噢!”朱熹用心地听着,不由得又想起了早年读的那篇《光武本纪》和《昆阳城赋》,想起了大地主刘秀玩弄权术的“高招”,便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从此,朱元晦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名字,正式的叫法就是姓朱名熹字元晦。后来成名后,又号称“晦庵”先生,都离不开这个“晦”字。可见朱熹是很看重这个韬晦之术的。

光阴荏苒,一晃四年过去了。朱熹仗着刘家的权势,又有了孔孟之道这块敲门砖,终于敲开了荣华富贵之门。他十八岁中举,次年又中进士,二十二岁授迪功郎,任泉州同安县主簿。

虽然迪功郎是个最末等文职官,但这个县主簿相当于秘书长,是仅次于知县的实权人物。

朱熹告辞了母亲,得意洋洋地坐进四人抬的大轿子,前往同安上任去了。

相关文章

  • 朱熹外传(3)

    圣贤诀窍 刘子羽是崇安有名的豪门地主,为人凶残狡诈。年轻时,曾随同他父亲刘耠,带兵镇压过方腊赵义军。当河北农民不堪...

  • 朱熹外传(20)

    重修牌坊 次日,盛暑的午后,酷日当空。在城南那座毁了半截的牌坊下,几十名工匠正在忙碌,个个挥汗如雨;两名身挂腰刀的...

  • 朱熹外传(19)

    新官上任 朱熹四十九岁的时候,得了个南康军(州)太守的官儿。手下管辖星子、都昌、建昌三县(今江西所属)。这太守虽然...

  • 朱熹外传(21)

    公堂断案 “嗯,升堂。” 朱熹神秘地一笑,“子澄兄,在此稍坐一时,看看我今天怎样对付这些改嫁的寡妇吧。”说罢,他整...

  • 朱熹外传(17)

    “禀气”之理 朱熹这一套“禀气于天”的谬论,实际上是孔子“受命于天”的翻版。 朱熹自己也认可这种渊源关系:“先圣说...

  • 朱熹外传(16)

    翻修“虹井” 江南的三月,正是繁忙的春耕季节,在敛州婺源城有的一个枯井周围,许多人正在挑土、抬石头,和泥,忙个不停...

  • 朱熹外传(18)

    坟山风波 朱熹到县面里,和张汉提到圆坟山的事。张汉巴不得给朱熹多效点劳,便拍拍自己的胸随说:“好,好,我立刻办!”...

  • 朱熹外传(7)

    传授真经 从延平回到家中,朱熹神气起来了。他自以为学到了“理”,处处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架式,连说话走路,都模仿着圣...

  • 朱熹外传(8)

    喜上奏章 朱熹在崇安城里探准了消息,眼看又有个展示所学的极佳机会,心里痒痒的。他想:自古以来,圣人要实现自己的主张...

  • 朱熹外传(9)

    进京入对 离别了老儒生,朱熹的心里打起鼓来。从刚才的谈话中,他觉察到皇帝的心已被那些不明义理的大臣搅乱;君心一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熹外传(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mv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