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行走
客家的年味儿

客家的年味儿

作者: 你好的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23:52 被阅读0次

客家的年味儿

说起客家的年味儿,无论是儿时在娘家,看着奶奶在春节前忙里忙外地蒸年糕;还是嫁到了婆家,在家婆的引领下,蒸起了甜甜的年糕。尽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味儿不曾变过。

那先从春节年糕的来历说起吧!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年糕”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了。

年糕在春节的特殊寓意: 过年吃年糕,寓意吉祥,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小 年廿十三一过,我们客家人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春节年糕,年糕多用黏性大的糯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传统应时食品。

      蒸完年糕的两三天后,家家户户都已经将新收的糯米稻碾成了糯米粉,准备着做印粄(读“板”)、芝麻印粄、猪肉印粄,说起这些粄实际上都用了糯米粉做的糕点,要说我们陆丰八万客家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绝对非它们莫属了,周末回到老家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做粄的情景,明白了以前逢年过节家里做用几天的功夫做粄的意义,这些粄大都送到了远离家乡的亲戚手里,我那时候不太明白他们怎么那么稀罕这些粄呢?因为啊,这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岁月的味道啊,这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往传承的饮食文化。还有一种是艾粄,将艾草叶打成蓉加入糯米粉里做的糕点,非常有嚼劲,口感相当好。也有一种是用粘米粉做成的咸味红印粄。春节时做的印板是甜的居多。做好之后刚蒸起来,热气腾腾的,吃上两个,不觉多。

发粿是一种广东、福建的传统特色糕点。有些地区又叫发糕。我们客家语称之为钵粄、发粄或碗粄,发酵类米制糕粿品。海陆丰、陆河都有做发粿的传统,发粿一般在冬至、春节等大节目或重大祭神活动中制作,还有新居落成时也由娘家蒸发粿。发粿最大的特征就是发粿表面由于酵粉发酵膨胀开裂,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花,有时会在发粿分出的花瓣上点上一点红色。发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征发大财、发好运,即代表运势越好的象征。陆丰地区发粿大部分为放白糖的浅红色发粿或放黄糖的黄色发粿,尤其黄色发粿更多。

如今又是一年岁末,年糕喜粄在客家街市随时便可购买,忆起曾经母亲的制作,犹如一个时代的过去。喜粄的笑口,的确诱人口水,是客家智慧的创举,我们不必研究喜粄的来源,相信它的工艺海陆丰、陆河周边地区依然存在。但愿我们客家人,在传统习俗的礼节上,在口尖文化的创举中,日子就像喜粄一样,喜事连连,春节祥气笑语。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在古代,人们在大门两边的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位神仙的名字,来保佑家宅平安,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贴春联。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起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已经拉开了序幕了。

今天年廿五,我也到滨江花市去逛了一圈,园艺师种了一盆海棠和一盆兰花。“国艳海棠红,欲滴兰花翠”。海棠花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是我国着名的观赏花木,素有“国艳”之称。海棠花原产我国,出产最盛的是四川,故有诗云:岷蜀千里地,海棠花独妍。海棠花明艳好看,有“花贵妃”之称,又有别名“解语花”。因“棠”与“堂”同音,在与玉兰花、牡丹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时,寓意“玉堂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为“捷报寿满堂”;与五个柿子相配时,又寓意“五世同堂”。

兰花,作为“四君子”之一,兰花也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花朵。兰花有一种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灿烂而美丽;兰花有着淡雅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幽静,清淡的花香,兰花那撩人而带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的。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夜饭、团年饭、团圆饭、围炉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寓意:    吉祥、圆满、团圆。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寓意。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鱼、蚝豉、发菜、腐竹、莲藕、生菜、生蒜、腊肠等。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甚多,而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为什么大年初一要吃斋呢?我们家乡的长辈们说,就是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吃斋饭表示刚起步,以后再吃肉就代表生活越来越好,而且吃的菜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炒些蔬菜就行,这也是流传下来的习俗。波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就是一种意义,因为波菜也称长命菜寓意长命,老辈人说吃了长命菜一年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再者炒腐竹或煎豆腐,炒花生,加个红枣银耳甜汤,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大年初一吃斋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出门在外也顺顺利利,也就是求个吉利,心里安慰下自己,就像求神拜佛一样。一方水土一方俗。其实这都是一种风俗,各地方有不同的民风易俗。

    春节的祥和,春节的祝福。环绕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不少的礼节在方程式中化简,但家乡的年味儿纯浓如一杯老酒。宛如一首老歌。

相关文章

  • 客家年味儿

    2018.2.16,大年初一 按照我们客家首府长汀的习俗,每年年初一是不干农活,不骂人,不说粗话,要去拜拜...

  • 客家的年味儿

    客家的年味儿 说起客家的年味儿,无论是儿时在娘家,看着奶奶在春节前忙里忙外地蒸年糕;还是嫁到了婆家,在家婆的引领下...

  • 客家人的年味儿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

  • 儿时的年味|客家人的年味儿

    春去秋来,四季更迭,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一年走到腊月,岁末将至。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氛。我站在喧...

  • 年味儿啊,年味儿!

    作者:张利红 (1)年味儿——相思豆 过了腊八 年味儿 像一粒粒 饱满欲滴的 相思豆 哗啦啦 从不远处 活泼泼地滚...

  • 年味儿,家味儿

    年初一,好热闹,放鞭炮,吃水饺,早早起把年拜。 早上,我们一大家人去串门拜年,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跟着,看着,玩着;看...

  • 酒味儿,年味儿

    本文荣获华山论剑西凤酒征文优秀奖 1999年除夕夜,村子里陆陆续续响起了鞭炮声,远处,还可以依稀看见城里的烟花,短...

  • 年的味儿

    除夕看春晚,让用九弄果盘,他用瓜子摆了一个太极图。 让人欣喜。 外地的朋友说五更要吃祭祀的素馅饺,其实家乡风俗也是...

  • 年的味儿

    离除夕还有7天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春节意味着一家老小团圆,意味着忙碌了一年的停歇。而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产阶级...

  • 记忆中的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 好多人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究竟什么是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过年时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客家的年味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ya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