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在如此短暂的岁月里,我们都渴望过得幸福。一个人能追溯过往的时光,找到生命的原点,便是一种幸福。而“年”,承载着太多我们过往的回忆,是一种化不开的情结,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动和幸福。
小的时候,由于物质条件匮乏,过年就成为了我一年中最大的期盼。除夕那天,空气中也弥漫着年味,我会情不自禁地跑到晒台上的小院子,看着父母忙里忙外,偶尔趁他们不注意,蹑手蹑脚地偷一块红烧肉,捧在手心里,看上好久都舍不得吃。
邻居的张大妈为人和善,特别喜欢孩子。我和一些小伙伴们就会成群结队地向她问好,祝福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张大妈在夸我们嘴甜时,会给我们每人两颗糖。我们连连道谢后,便会将糖放在嘴里,细细品味,将糖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裤子口袋,心里美滋滋的。
吃年夜饭时,由于亲朋好友较多,我家通常是大人一桌,小孩一桌。酒过三巡,大人们经常谈天说地,展望未来,而我们小孩则互相展示新年的礼物,在彼此羡慕的眼神中憧憬着下一个“年”的早点到来。
那时的年味特别浓,虽然大家的条件一般都不太好,但是过年的美好冲淡了这一切,大人们都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事业都能更上一层楼,而我们小孩则盼望快快长大,能拿到更多好玩、有趣的礼物,以及新年红包。
因此,我们会在试衣镜前穿上父亲的西装,模仿父亲走路时的样子;会在玩伴前扮演母亲说活唠叨的神态。在一片欢声笑语,以及对“年”的期待中,我们渐渐长大了。
可是,等我们真正长大后,发现成人的世界一点也不好玩,有太多的责要担当,有太多的苦要承受。儿时的小伙伴们奔波于五湖四海,为工作而打拼,为生活而奋斗,我们渐渐变得聚少离多。
可“年”却始终是彼此心中的一个情结,一条纽带。因此,无论工作再忙,无论距离再远,我们都会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地相聚一堂,在杯盏觥筹时,看着彼此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感叹岁月的无情,生活的不易。
有一个玩伴通过了签证,要去美国深造发展,我们默默祝福他一路顺风,前程似锦。在分别的那一刻,我们都流泪了,因为不知道这一别,究竟何时才能相见?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那个玩伴成为了一名知名企业家,风光无限地在除夕那天回来了。可是,等我们在原来地点相约吃饭时,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了,孩提时玩耍的“秘密基地”早已被拆除,那个带来无数欢乐回忆的小池塘,已经被一幢幢高楼所替代,我们再也不能在那里捞小蝌蚪、捕小鱼了。
在饭桌上,我们聊的话题更多的是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再也没人会谈孩提时的新年礼物。我们尽管脸上洋溢着微笑,可彼此都知道,那是戴着面具的笑容,再也回不到儿时的那种年味了。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吗?因为“年”在我们心中早已是一种情结。我们都想乘上时代这列飞速发展的列车,不想被无情地碾压。于是,我们努力工作、刻苦奋斗,可是当我们失败颓废时,当我们失意落寞时,我们内心里还有“年”这座美丽的城堡,当我们回忆“年”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时,我们便又看到了自己的初心,从而能攻坚克难,信心满满地向前行,哪怕路上充满了狂风暴雨,哪怕路上布满了荆棘巨石。
“年”,是我们内心化不开的情结,尽管现在过年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年”的内涵——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却始终如一,历久弥新。我想这或许是“年”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