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葬壁画是古代墓葬壁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光是目前发现的唐代壁画墓就有150多座。
早期的墓室壁画,比如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比较注重神异,多为灵魂升天之类的内容。
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为浩大的出行场面。
唐朝初期,绘制壁画的墓主社会阶层范围逐渐广泛,也就随之出现了大量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内容。
发展到唐代后期,可能是社会逐渐腐败的缘故,世俗享乐又占据了壁画内容的主体。
唐代墓室壁画除了它自身的价值,对于现存古画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
在现存的古画中,宋代以前的绘画作品基本上都是存疑的,确切地说,是“传”为某某画家所作。
因此现今发掘的唐代壁画就有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它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绘画技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参阅这些绘画内容,就可以判断那些存世画作是否真的是那个时代的作品。
今天,走进唐代墓室壁画的世界,就其中的仕女图列举几幅。
章怀太子墓壁画若说唐墓室壁画中,艺术成就最高的,章怀太子墓壁画能位列前三名了。
这幅壁画是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一幅。
画中三位女子,皆面庞丰润,神态自信悠然。
右侧一人交手静立,目视前方,仿佛被什么所吸引。
中间一人腰戴荷包,两手甩着袖子,似乎在模仿着某种舞蹈姿势,表情也似沉醉在某种乐曲的回忆中一样。
左侧女子身着披帛,那披帛正反两面颜色不同,一看便珍贵的织物。她右手拔下头钗,正要重新别好,耳边听到鸟的叫声,于是目光便被鸟叫声吸引着,看向枝头。
于是这幅画便有了声音。
我们看这三位女子,发式还不是特别夸张复杂,面部线条丰润。
同时,她们的神态是自信的,气质是优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唐代女子的生活状态。
永泰公主墓壁画这是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图。
我们看画面前面的三位女子,一正面,一半侧身,一侧身。姿势不同,但是都娴静秀美,健康自信。
尤其是中间半侧身的女子,手捧器物,身姿优美。既有女性的妩媚,又丝毫不妖艳谄媚。
她的美是天然的,健康的,是优渥的生活给予的。
舞乐屏风图这幅屏风画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张礼臣墓。此画属于初唐时期风格的仕女图。
画上这位女子身段苗条,面容微胖。梳着惊鸪髻,两片拂云眉画得如同翅膀般,轻灵飘逸。
额头上绘制了一只凤鸟样的图案,更增添了轻灵之感。
她的五官精致小巧,显出女性的柔媚。
身着一件低胸的长裙,低到即便是现代,仍然被认为是大胆的程度。
短上衣上,绣着宝相花图案。
她左手轻轻拉着披帛的一边,右手图片轶失,据猜测应该是拉着披帛的另一边,在准备起舞。
我们看这幅画,与其它唐代仕女画的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穿的服饰花纹也更接近西域风格,是汉族与胡人文化交融的体现。
弈棋仕女图这是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一幅屏风画。
画中贵妇梳着西域风格的回鹘髻,发间插有宝石镶嵌的花饰。胖圆的脸庞上,画着浓艳的桃花妆:白粉敷面,黑粗浓眉,超大面积的腮红,樱桃小口,眉间贴有花钿。
这在今天看起来很夸张很浓艳的妆容,可是当时流行的化妆方式,代表着那个时代张扬的美。
再看身上的衣着,上身为红色对领印花短襦,下身浅色绿花长裙。尤其是那披帛,薄如蝉翼。画家将它的质感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此刻她正侧身坐在一块华丽的织花地毯上,对着棋盘凝神思索许久,伸出右手,谨慎的放下一颗棋子。
胖胖的手腕上,黄色的手镯十分精致显眼。
这幅画的感觉是热烈的,就像盛唐时代热烈的时代风尚。
王处直墓浮雕这是河北王处直墓出土的汉白玉浮雕。
这组乐团浮雕看上去十分生动有趣,也就作为仕女图欣赏。
浮雕上的12位女子短襦长裙,高发髻,胖胖的脸,健壮的身体。
看她们的身形气势,充满了力量,甚至有些彪悍。既符合晚唐时期的过分肥美,又表现出了墓主人身为一代军阀的豪横。
这样气势磅礴的乐团,奏出的乐曲,怎么会是哀婉幽怨的呢!
唐代是一个可以大胆表现女性美的时代,那些自信雍容的女子,在属于她们的世界里尽情展现着自我的光彩。
她们的丰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也是精神上的丰厚。
因此唐朝的仕女图,除了表现艺术的唯美,还有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富丽繁华、从容自信。甚至连绘画的线条也是雄强有力的
走过唐朝,跨进宋代,仕女们消瘦了,沉默了,渐渐隐退到社会的角落。
回看这些唐朝女子,那种洒脱恣意的绽放依然让人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