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讲中,我要带你认识一下串联者的价值,并让你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串联者。我还会告诉你如何引荐他人,并被他人引荐。
在前几讲里,我们完成了与人一对一的连接。接着,我们为了最大化社交效率,学会了怎样融入某个圈子,以圈子为单位,来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
那你意识到了没有,在圈子和圈子之间,有空隙,这就是社会学中所说的“结构洞”。
串联者就是在圈子之间做连接,填补结构洞的那个人。
串联者的四个特征
串联者有什么特征呢?有四个特征。
第一,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可估量。
大家都喜欢自己的圈子。圈子内部的沟通很高效。但是,圈子的弊端是,它封闭了信息和机会,可能还会扼杀新观点,相同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加强,新的好的观点可能会被淹没。
一个人为什么很难突破自己的圈子?因为成本太高!
比如,我想进入金融人士的圈子,我关注了微博上的某几位金融界的知名人士,这样做,确实能让我比朋友多一些金融方面的见识和谈资,但是我同时还要浏览大量和我的工作生活没有太多交集的内容。
如果信噪比过低,也就是说,我获取有用信息和听到的噪音比例太低,我可能就不会关注他们了,而把精力拉回到自己的圈子里,维系自己圈子里的关系。
你看,保持多维度、不同质的人际关系,成本非常高。
从以上的分析中,你应该能看出串联者的价值了吧。他的这个串联动作如果放在商业活动中,就是中间人、中介,或叫做掮客、媒婆,是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职业。
串联者从一开始就非常认同串联的价值,他要跨越毫无联系的社交网络,把一个个孤岛连接起来,这种价值不可估量。
第二,串联者是“资源盈余”思维,他的身份是“问题的终极解决者”。
串联者相信资源盈余,相信资源会在串联之后越变越多。相反,有些人觉得资源是有限的,经常把信息和机会藏着掖着。
串联者的人脉网络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他是联盟互惠的心态,而不是争夺心态。
每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串联者想的不是“我能从你那里得到什么好处”,而是“让我多多了解你,知道你的长处,同时知道你的难处,我来为你提供解决方案。”
我在和串联者聊天的时候会发现,他对我那些诉苦的句子很敏感,因为这些句子迅速触发他的串联动作。比如,
我说:“今年暑假我特别忙,都没时间陪孩子了。”
这个串联者会回应:“我听说你们那片区的少年宫组建了少年帆船队,没准儿你们孩子会感兴趣。我待会儿给你个联系人。”
如果你是做销售、做顾问行业的,尤其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这样的串联者。
第三,串联者的终生习惯是,持续有规律地帮助缩短物理距离或社交距离。
持续有规律,指每周一次牵线搭桥,串联者的声誉就是这样形成的。
串联者不一定位居高职,或德高望重。他们是人脉网上的那些结点,掌握了这些结点,就掌握了整个网的脉络,只要提起这些结点,整个网就跟着你走了。
串联者做的动作就是缩短地理距离或社交距离。
地理距离,指的是双方本质很相似,因为地理位置不在一起而产生的距离。
比如,外企的管理层,就是帮国外总部和国内当地的运营部门缩短地理距离;或者北京总部的人,为成都和长沙分部的人缩短距离。
我在美国工作时,就是公司里唯一一个能连接中国护校和美国劳工部的人。我经常组织双方管理层的电话、会议、聚餐,并协助翻译。我从中不仅获得大量信息,增长了见识,还在被咨询意见时扩大了我的影响力。
其实,对于外语好的人,这就是一个职场上的发力点。占据中介位置,缩短国内和国外的地理距离,弥补结构性空洞。
你的社会资本,一定程度上以你个人弥合了多少空洞来衡量。
社交距离,指的是双方地理位置很靠近,但各自属于本质完全不相同的社交圈而产生的距离。
比如,大学里创业比赛的冠军组和商业领域的投资圈。哪怕这些冠军学生和投资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出现在同一个会场,彼此也都难以融入对方:投资人大多年长、成熟、富有,大学生闹哄哄,身上没有商业标签。这时候,如果校长,或者投资圈的校友可以帮忙串联一下,就会很不一样。
第四,串联者认识新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更多的串联。
每认识一个新朋友,串联者都会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的黄金人脉圈里,有没有他已经认识的人,哪些人我可以立刻介绍给他认识?
他有哪几个常混的圈子?我的圈子里,哪些人也在那些圈子里?
他的黄金人脉圈里,有哪些人可以求他向我引荐一下?
好,串联者的四个特征我就给你介绍完了,你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以上的某一个或者全部特征,我希望你能有意识地去培养这些特征。
引荐和被引荐时的注意事项
当你了解了串联者的四个特点之后,我再来带你看串联者使用的方法,他们的串联方式就是引荐。
引荐的本质,是打造铁三角关系。
比如:
我在得到的跨年演讲会上认识了主编A,得知A正在找某个领域的老师合作,这个需求触发了我的串联。
我问同行B是否认识这个领域的有口碑的老师,B介绍了老师C,我马上将主编A和老师C串联起来了。
有一天,老师C的客户D需要为他们的公司找一个培训师,老师C马上将我和客户D做了串联。
在这个例子中,我在引荐和被引荐过程中,做了三个铁三角:我-B-C,我-A-C,我-C-D,我不仅加深了和老朋友的关系,我还收获了两个新朋友C和D。
你看,能量就在这种串联中发酵起来了。
在为他人引荐新朋友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双方提供可担保的可靠人品。
社交网络越来越发达,情报收集越来越方便,人们更容易彼此联系上。这也带来一个坏处,大家更容易淹没在信息海洋里。比如,招聘经理永远有读不完的求职信和简历。
那么这时,推荐者的作用就来了,他能提供隐性信息。这些隐性信息是简历上看不到的、更有参考价值的。比如,对方的人品,这个人品是有推荐人的信用担保的。
所以,真正起作用的引荐,是有信用担保的引荐。
每次引荐之前,你自己要想清楚,这一次做的是介绍认识,还是强烈推荐。如果只是做一次拓展性的介绍认识,请让第三方知道。
2.有搜寻和甄选的能力,知道哪两个人应该认识,并且你的引荐对他们双方都有利。
这样,他们双方才会都积极跟进。如果这两个人一经你介绍后,就一拍即合,那就是对你搜寻甄选能力的直接肯定。
3.记得先问问他们是不是已经相互认识了,以免让人家觉得你多此一举;并问问他们是不是愿意互相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双方在被引荐之后全力以赴。
4.你需要跟踪你的每一次推荐。
不要把自己完全挡在对话之外。你应该了解他们关系的进展,这样你知道还可以怎样帮忙,并且,这才算得上是铁三角关系。
5.口头推荐完以后,别忘了书面也表达一下。
把他们互相认识以后的益处用书面表达出来,让他们印象更深刻。另外,你还要表达,你为何分别是他们的粉丝。
以上就是你引荐他人时,需要做到的5点。那么,如果你被引荐,需要注意什么呢?请你复习一下第五讲的内容,如何优雅地求助。
另外,我补充两点:
1.被推荐后请立即采取行动,这是基本礼节。
假设,你想帮朋友一把,建议他可以联系某某,还把微信名片和电话号码都给了他,并且和那个某某也打过招呼了。结果发现,你朋友根本没有联系,你是不是感觉自己白忙活了?你以后大概再也不会为他做任何引荐了吧。
2.被引荐后,和对方搭上了线,不能把推荐人忘得一干二净,一定要表示感谢,并向他更新进展。
这就是被引荐的时候你需要注意的两点。
朋友的价值,在于你和他可以共同创造的新价值。
你的人脉和他的人脉向不同方向和空间辐射,串联后,你们有更大的交集,不同的交集也在继续向不同方向和空间辐射,这就是人脉结合产生的核爆现象。
串联者贯穿在不同领域和文化之间,创造新的信息链、新的关系、新的入口,串联者引发核爆。
总结一下,在这一讲里,我希望你做一名串联者,来填补圈子和圈子之间的结构洞。
串联者有四个特点:
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可估量;
他是资源盈余思维,他的身份是“问题的终极解决者”;
串联者的终生习惯是,持续有规律地帮忙缩短地理距离或社交距离;
串联者认识新朋友的目的就是实现更多的串联。
串联就是做引荐。引荐他人和被引荐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让人脉在有意义的引荐中实现核爆。
转自戴老师文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