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鲁国,有个木匠叫梓庆,他做的鐻(悬挂乐器的木架)技艺精湛,见过的人无不惊叹。
梓庆的名声传到了国君的耳朵里,于是鲁侯召见他,想了解他成功的奥秘。
没想到梓庆就说了一个字——“静”。
他表示,自己做工之前,都会斋戒七天。
在这过程中,他摒除了杂念,忘掉了名利,完完全全回归本心。
此时他再进山林,鐻的形状已完全出现在木料上,他只要潜心雕刻,就没有做不成的。
古语说:“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没事的时候,心要安稳地放在肚子里。
等到做事时,把纷繁的念头清空,把心上的挂碍抛下。
专心做好眼前的每一个步骤,时间到了,一切都将水到渠成。
沈从文刚开始写文章时,经常被出版社拒稿。
但他并不气馁,反而沉住气慢慢钻研。
那时,他在书房一待就是七八个钟头,对每篇文章都不厌其烦地打磨。
他的文章越写越有灵气,他也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赏识。
后来创作《边城》时,沈从文更是潜心静气,修改了“一百多遍”。
黄永玉评价他:“有时候感觉表叔像神一样。一个小学水平的人,居然这么了不起。”
得益于这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修炼,沈从文最终也成了一代大师,在文坛享有盛名。
老子云: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
每一个圆满的结局,其间都少不了潜心地付出。
每一次一鸣惊人的崛起,背后也得靠安静的力量来托举。
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无法预知前路。
但只要你能静静地往前走,不为物惑,不被名扰。
哪怕时间长点,你也终能到达自己想要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