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稿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我听到这句话还挺感动的,觉得齐宣王还真是个不错的人。燕人大乱了以后,这个齐国不是吃亏了吗,然后齐宣王就跟周围的人讲,我不好意思见孟子。
这说明什么呢?孟子很有可能跟齐宣王说过不要攻打燕国,要不然齐宣王怎么会有这样的愧疚呢?孟子肯定不是一味地劝齐宣王去打,没问题,是咱们的地儿。不是,孟子跟齐宣王一定是把道理讲明白了,所以王曰“吾甚惭于孟子”,我不好意思见孟子,灰头土脸地回来了。人家跟我说的那些警醒、王道、仁政,我都没有做,导致燕人大乱。
“陈贾曰”,陈贾就是齐宣王身边的另外一个小人。陈贾说“王无患焉”,王您不用担心,“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您觉得您和周公比起来,谁更有仁,谁更聪明呢?王曰:“恶!是何言也?”王说,你这说的什么话,谁敢跟周公比?连孔子都不敢跟周公比,你让我这么一个齐宣王跟周公比?你注意,齐宣王的自尊水平是很低的。
齐宣王是一个从小被严格管束,甚至可能是贬低式教育长大的人。所以齐宣王跟孟子讲的名言,就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勇”,一天到晚做自我批评,但是从来不改变的这么一个人。他说,这不能比,我跟周公没法比。
陈贾说:“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 就是周公让他的哥哥管叔去做殷国的监督。当时周把殷商灭掉了以后,派了三监——三个大臣,监督着殷国不要叛乱,结果管叔带领殷国的人叛乱。“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如果周公知道他的哥哥会叛乱,还派他去,那就是故意使坏,这个叫作不仁;如果他不知道他的哥哥会叛乱,而让他去,是不智。他不认识人,他不知道这个人的水平,所以“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要做到又仁又智,连周公都做不到,“而况于王乎”?您不是说了吗,您也不如周公,周公都做不到又仁又智,你怕什么呢?“贾请见而解之”,就是我去见孟子,我跟他来说这件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他一见到孟子说,周公这人是什么样的人,孟子一看很淡定:“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陈贾就把前面这事说了一遍,说有这回事吗?孟子说:有。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周公知道他将要反叛才派他去的吗?这是给孟子挖坑,他打算说到前面周公不仁不智这一段,然而孟子早已看透了这一切。“曰:‘不知也。’”孟子说不知道。陈贾就说:“然则圣人且有过与?”你看连这样的圣人都会犯错,要么不仁,要么不智,他总得占一头。然后孟子怎么说呢?“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是弟弟,管叔是他哥哥。“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一个弟弟派自己的哥哥去做这样的事,这没有什么问题,弟弟没有监督哥哥的职责,弟弟没有必要教育自己的哥哥。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而且周公犯了这样的错,立刻就改了,叫作“过则勿惮改”。如果你真的犯了错误,你不要担心改正这件事,你只要一改正,如日月之行于天,大家都能够看得到。“今之君子 过则顺之”,孟子开始骂人了,说现在的这些在高位上的人,有了过错就将错就错。“顺之”,假装没事,文过饰非,往前走。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日食、月食在天上,老百姓都看得到,所以古代的君子犯了错,很明显,连你都知道,我们都能够看得见。“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一旦改好了,老百姓更加尊敬他、更加仰望他。“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就是今天的这些像齐宣王这样的君子,“岂徒顺之”,哪是稀里糊涂地往前走呢?还有你这样的人,为他在强词夺理地辩解,这就叫作文过饰非。
齐宣王错了,大胆地承认错了没有问题。一个人管理公司、创业、治理国家,犯错是正常的事。不犯错的国君,说明他什么事都不干,他才不犯错。所以你只要承认你错了,吸取教训,你下次改正,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像你这样的小人,现在拿周公出来跟他比,告诉他说:你应该安之若素,连周公都做不到,所以你也就做不到,无所谓。这个才叫作把齐王给害了。所以他说“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还有人在旁边给齐王做这样的狡辩,这是孟子特别讨厌的。
你会发现,陈贾这个人所说的逻辑,在我们普通人听来觉得也没错,周公他不就是要么不仁,要么不智吗?你注意,这种陷阱是所有小人常用的手法。比如说两个人吵架,说你知不知道这件事对我不好?你看你怎么回答。你说我知道,知道那就是坏;你说我不知道,不知道你就傻。要么就坏,要么就是傻,所以你会发现,一旦把这个逻辑调动出来了以后,所有人都会陷入到这里边,再好的人都会被陷入到这里。要么就是你不关心我,要么就是你是个笨蛋,你没这能力。总之他一定能够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你的缺点和错误。
陈贾的这个逻辑,你发现他只对了一半。只对了一半在哪儿呢?叫作人皆有过。就是你告诉齐宣王说人皆有过,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但是接下来错了。接下来的错是在于人皆有过,我们应该努力地复盘、努力地反思、努力地总结这个错误,像颜回一样“不迁怒,不贰过”,不要再犯第二次,这才是重点。
就连周公这样的人,你遇到了这么一套邪恶、不讲理的逻辑,说:“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事,做对做错,我都有办法把你陷入两难的境界,然后告诉你说:你总有一个地方做的是不对的。这就是小人指责做事的人的逻辑。
大家注意这个坑没法避,因为所有做事的人,所面临的是不确定性。比如说齐王伐燕,或者是周公使管叔监殷,这两件事情都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而所有做事的人得做了才知道结果,他不做怎么知道呢?不做事的人不面临不确定性,不做事的人是在事情结束之后,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说有没有毛病?有毛病,我就问你知道不知道。只要你知道,那就是你故意的;只要你不知道,那就是你笨。所以一个不做事的人,想要挑一个做事的人的毛病,百分之百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大家就理解,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为什么有特别多的人愿意藏在屏幕背后做键盘侠了。各位理解了吗?陈贾就是当年的键盘侠。键盘侠永远不犯错,因为键盘侠可以用一套非常完美的逻辑表明你要么就是坏,要么就是蠢,二者必居其一,反正我能够骂你。
但是历史就是被这些要么就是坏、要么就是蠢的被指责者推动,因为做事就面临着不确定,我不知道这个事能够做好,还是不能够做好。我要随时准备好面临失败,我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努力地尝试,所以不能够简单地说周公知道还是不知道。他只是试一试,他只是努力地想让历史往前推动。
所以我们大家加强一点批判性思维,我们努力地多给那些做事的人一些宽容,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安慰他们说大家都会犯错,这是没问题的。后半句还要加上:咱们这次要吸取什么教训,这时候就好多了。所以孟子很讨厌陈贾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