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伴随着我的成长,大多数人学习三国,是因为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而对于我来说,三国是我从幼稚到成熟的见证。小时候,爸爸和爷爷都是三国迷,我也受到了极大的耳濡目染。那时,每个小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将军梦和侠客梦,而常山赵子龙就是我的理想人物,他没有关羽的傲;没有张飞的鲁莽;没有魏延的反骨,怎么看似乎都是一个小孩子心目中偶像的最佳人选。
随着我的逐步长大和成熟,我对三国的看法也渐渐变得明朗,这得益于易中天老师品读的三国和袁腾飞老师细说的历史,在他们精彩解读下,使得自己对三国人物的看法和见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这使我更加坚信一个道理,深度而透彻的学习一项知识或者技能,是有利于孩子今后成长的。
而纵观三国人物,我最看好的就是曹操,我并不否认他的种种历史黑点,不过还是要借易老师之言,去比较电视剧《新三国》里面的曹操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去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而旧《三国演义》过于丑化曹操,而且对于曹操性格的刻画也不及《新三国》那么的饱满,所以没有选择它作为文章的叙说背景。
1、前期的曹操
《新三国》在前面的二十集中关于曹操反面的刻画,大多在于三点。其一是为人的奸诈,刺杀董卓失败,随机应变的逃过一劫,路遇陈宫,谎诈自己是名商客,种种行为说的好听是应变能力强,说的不好听就是奸诈狡猾。先不说《新三国》在刻画这件事情的真假性如何,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奸诈都是被情形所逼,而非心安理得为之。易老师在品读三国的时候,也多次提到曹操的确是奸诈的,不过是情有可原,作为乱世之中平定天下的政治家,谎言和奸诈是必不可少的。其二是曹操为宦官曹腾之孙(其父为养子),当时的汉庭政局动荡不安,皇权旁落。宦官、外戚和士族成为了相互对抗的三大势力,而宦官自古就有乱朝纲的骂名,自然不被人喜爱。曹操作为宦官之孙免不了排挤和敌对,这点曹操本人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他当认洛阳北部尉的时候,棒杀了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用亲身行动昭告天下,自己和宦官集团划清了界限。最后一条,也是被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一条,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并喊出口号,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关于这点似乎很难去辩驳,此事在魏书和世说新语上均有记载,描述却截然不同。魏书记载曹操杀吕伯奢是正当防卫,而世说新语上说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因为起疑,认为他们要害自己,故而杀之。虽然事实不见得如同魏书所说,却也不像是《新三国》描述的那样令人发指。至少陈宫因为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便和曹操反目一事,没有明确的记载,应该是小说杜撰的。
2、中期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逃离洛阳之后,来到了许县扎根,想在朝廷做个能臣的理想,已经被现实消弭殆尽。中原地区群雄割据的局面正式形成,而曹操集团针对这个局面,提出了高举义旗,屯田,迎奉天子的政治纲领,逐步的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先后讨董卓,打袁术,平陶谦,杀吕布,征张绣,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大的诸侯。而在曹操势力逐步壮大的同时,发生了一件极其不利于曹操的事件,那就是衣带诏事件。小说演义里面是这样描述的,汉献帝联合国舅董承和朝中大臣准备诛杀曹操,而左将军刘备则借机攻伐袁术,占领徐州,待时局变化,讨伐曹操。小说固然是精彩的,但事实并不像演义里所说的那般。易中天先生在品读三国的时候,对衣带诏事件的态度是质疑的,并且不认为刘备是因为受天子蒙难,痛恨曹操。而刘备临危受天子密诏,逃离许昌,在外招兵买马,借机讨伐曹操,以此匡扶汉室,这点也是值得商榷的。与之相反,易老师认为刘备这一生最惧怕的就是曹操,甚至于打战看见曹操亲临,便心有惬意,但他却不怕曹操手下的将领。小说毕竟带着作者自己的喜好,并不重视还原历史真相,当故事来读是精彩的,但是当历史来看,是相当不严谨的。
3、后期的曹操
后期的曹操随着势力的壮大,自己的理想也从一方诸侯转变为统一中国,而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他杀了很多反对他的人,也宽恕了一些冒犯他的人。其中最让人不能宽恕的事是,曹操间接的赐死了荀彧。作为多年来跟随曹操的股肱之臣,在他晚年的时候,政治立场与曹营的绝大多数人不同,当时的汉室早已衰亡,而荀彧作为曹营里面唯一一个忠于汉室的重臣,内心极其孤寂的他,选择了用死亡结束这一切。而在《新三国》里面,荀彧和曹操的君臣关系是矛盾的,荀彧虽在曹营却忠于汉室,而剧中的曹操早就有了篡汉之心,荀彧不会看不出来。既然看得出来,也就不会一直忠心辅佐曹操。历史的真相更趋近于,曹操一开始的确想匡扶汉室,而后来自己的基业渐渐壮大,汉朝已随历史的滔滔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取汉而代之的心也萌生出来,这才有了和荀彧的主臣决裂。
小说演义里面的曹操将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奸诈而感情淡薄,残暴而少宽仁,数次屠城,甚至被刻画为一个霍乱朝纲,窃取国家的奸贼。而历史上的曹操是重情义,并且心怀大义的人。当年国贼董卓屠戮都城,乱杀朝廷重臣,是曹操首举义兵讨伐。在他很多爱将战死的时候,曹操痛哭流涕,大声诉说。未等到一统中国,你便先一步离开了我曹操。所以说曹操的成功,并不是凭借着奸诈和残暴,而是他做人的成功。
在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极其佩服曹操的,那时的自己被曹操的文采、武艺、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所吸引,到了后来,开始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心也就离曹操更远了一些。或许在当时的战乱环境,曹操的很多选择身不由己,夸他是一个圣人或者英雄,确实言过其实。但一味的丑化他本人,说他是篡国奸贼,也太不客观。总而言之,不管前人如何如何,历史已成定局,并不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从各个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有利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最成熟的做法。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27天
文/龙眠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