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希望的去晚晴的牙科诊所看牙,因为她开始做带教老师,便叫我充当陌生顾客,培训给我们同校师妹看。一整个上午都是谈笑风生,场面热闹且温馨,中午还特意吃了很饱,因为听说拔牙后不能吃东西。
下午医生来看了原来的义齿,说质量太差,要种植质量更好的。骨量不够,还需要植骨,但现在牙龈被义齿压迫太久,炎症和出血还是挺严重的,需要几天时间消炎,于是就想趁这个时候先把碍事儿的智齿拔了。晚晴让我躺在牙椅上,给师妹们示范口腔护士该如何配合口腔医生的工作。这时的心情也还是一无所知的轻松,直到看见学妹给医生递来了麻醉针。那么粗,又那么利!心里顿时一个哆嗦,一眼不错的盯着头顶的反光镜十几秒,眼睛紧紧跟着医生的手指,一眼不敢眨。估计是我表情太过凝重,惹得医生笑道“你不要看我动作,你都知道我要干嘛,就不要看了”。于是假装转移了视线,但全身的注意力还都集中在口腔里。“吱”一声,针戳进了牙龈里,那边牙龈又酸又痛,“嗤”一声,拔出来,再“吱”一声,换一个位置注射麻醉剂,反复几次,疼着疼着那半边舌头和脸颊都开始麻了。医生说“半边舌头都麻了就告诉我”,我已经失去语言能力,只能冲他点点头。随后就感觉一个冰凉的金属器械放进了口腔里并且开始夹住牙齿。突然间,我开始全身发抖,不是药物过敏,就是不由自主的抖,晚晴最先意识到我在抖,忙跑过来握我的手。捏着晚晴的手指,感受医生在我口腔里用力的“掘”最里面那颗牙。(这并非不尊重医生的手法,原谅我不是学口腔出身,只能想到掘这个字,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他越用力,我抖的越厉害,大概是我真的抖的太夸张,医生都有些看不下去,一边手上用力,一边跟我说话“别怕了,没事没事,牙已经松动了”、“好了好了”,突然听到“咚”一声,牙齿落在金属托盘的声音,又是一个抖索。“牙都掉了你怎么还在怕?”怕,就是怕,明知道医生经验丰富,很靠谱,再不济晚晴也还在呢,却还是怕。那种金属器械接触皮肤的冰冷感,两眼一抹黑对未知的想象,排山倒海席卷而来的恐惧,淹没了所有理智与专业,只剩下不由自主的颤抖。
拔牙过后从牙椅上坐起,全身发软,双腿打颤,下不了牙椅。诊所太忙,晚晴在诊室里陪我,直到将诊室卫生都收拾好,她再没有理由逗留。于是我小心翼翼的跟着她,她去哪我就跟到哪,因为有熟人在,才能减轻那些铺天盖地的恐惧。半个小时后,我才勉强扶着手机,给阿冷发消息说牙拔好了,期间多次发出错别字。惹的阿冷嘲笑说“你个怂货,医生白当了!”
这是我作为学医人对于就诊恐惧的直接反应,那么,那些没有医学常识做基础的普通患者们,对白大褂的畏惧,该出现何种方式来表现呢?是责怪?是语言攻击?还是直接暴力?中国是一个目前世界唯一一个以如此速度发展起来的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医疗,都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文、科学、医疗等常识还来不及普及,大多数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跟不上现有的经济,于是许多人依靠搜索引擎上的三言两语来质疑甚至指导医生护士多年浸淫的专业知识,其实是可叹的。而对于就诊时就恐惧的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能不能多给一些耐心来安慰和解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