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恒”

作者: 绿豆糕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15:2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9期“恒”专题活动。

    “恒”,左边是竖心偏旁,也就是“恒”的出发点是人的内心。右半部分地构成是上下两“一”,中间一“日”,其实最初中间“月”,是月亮向着满月发展的趋势。即人的内心对圆满的追求。

    但是,向圆满进发的过程中,上有“一”下有“一”,一天一地地压着,让这个圆满不得轻易实现。

    在最追求圆满的规程中,内心要足够坚定,以一颗向往圆满的心,抗住上下的压力,才能不断走向圆满。否则,一旦内心对追求有所动摇,不懂反思调整,那么上下的压力都有可能把这颗心压扁压碎,再也无法实现圆满。

    因此,我们用“恒”的时候,常常是“持之以恒”。

    用自己一生完美诠释“恒”的,在我看来,莫过于清代重臣——曾国藩。

    从他踏入科举场,到人生收场,无时无刻,都是“恒”的展现。

    就拿他的科举之路来说吧,他曾经是科举场上的“钉子户”。

    曾国藩给他父亲写的墓志中提到:“府君(父亲)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干有司,又久不遇。”

    其意思是父子二人携手科考,有连续几次双双不中,在当时的十里八乡可谓是新闻一桩。大家嘲笑他们父子俩,祖坟没冒青烟,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父子俩愣是顶住了压力,继续参加科考,只因曾家有个科举梦。

    最终父亲中第,曾国藩第六次落榜了,而那一年对曾国藩而言,应该是那时的他有生以来最黑暗的时刻吧。

    因为不仅落榜还被“悬榜批责”。

    也就是说,不仅没考中,还被作为反面典型张榜批评,告诉大家这样的文章文理欠通。

    这次,对曾国藩的打击极大。

    在追求人生圆满的道路上,上面科举压着,下面左邻右舍乡人嘲笑,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他开始反思自我,认为自己头脑太笨,天赋太差与自己远大的志向不符。

    已经六次科举失败了,一般人反思到这里就会放弃了,自己既然不是读书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吧,别丢人现眼了。

    但是曾国藩不是这样的,心中对圆满的执着,反而激起了他的倔劲儿,不达目的不罢休,顶着各种压力继续拼搏在科举之路中。

    既然自己不聪明,那就比别人更努力,他人使用十分力,那就咬紧牙关使出十二分的力。

    当然,这种努力不是一味地埋头苦读,使用蛮力,而是找准问题,让努力有方向。

    既然悬赏批责是文理不通,那就看看不通在何处,如何修正。

    经过这样一番努力加反思,曾国藩终于在第七次的科举考试中中第。

    从曾国藩的科举经历来看,“恒”,不仅仅是坚持,是毅力,还是反思与变通,明确方向,找准路径的努力才有意义。否则,就是蛮干瞎干。

    除此之外,“恒”还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一颗能容下失败、嘲笑等各种负能量的心脏 。

    当然啦,仅仅是容纳还不够,还要有化解的能力。

    试想,曾国藩如果没有化解嘲笑与压力的能力,他就会折在科举之路上,成为一个平庸的农民,就不会有后来的一代重臣。

    总之,从曾国藩身上,我们看到的“恒”是对远大志向的不懈追求,是对自我的不断总结与反思,是对压力的容纳与化解。

    如此,才能称之为“恒”,这样的持之以恒才能助力我们走向人生的圆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xdydtx.html